既然上一篇答应了要写,所以写不好硬着头皮也写。
先说个真实段子:俞军当时来讲课,按理说湖畔二期的近四十人,也都算身经百战的创业老司机,可第一个小时讲完,课间休息,几乎所有人(除了上次对过课程的仨人)都异口同声:太烧脑了,没听懂。
俞军的PPT也是我见过最奇葩的PPT——共四页,每页写满关键词,没图片,乱顺序,无案例。恕我不能公布这四页PPT,但说实话,公布出来你也看不懂,举例来说,当俞军讲到今天创业的产品大方向时,几个关键词里面有个“AT”俩字母,当有人问啥意思时,他说,“就是未来卖给阿里或腾讯啊。毕竟这也是退出的一个方式,所以用AT并购为导向的一种创业路径选择……”请问,不解释的话,你能猜到上百个散乱关键词里埋的“AT”俩字母是这意思?!
那天俞军第一个小时之后,稍微放缓了一些节奏,补充了一些案例,大家后来感觉听懂了PPT总量的15%左右吧(也可能因为自尊而虚报了)……我感觉我现在呢,就像张君宝他师父,那个挑水的杂役僧人,误打误撞见到了《九阳真经》,而现在,就散乱无序的背一些出来,而看此文章的你,能听到多少、消化多少,完全看造化,但万一你听懂只言片语,凭着一点点启发,加上每日的实践,未来变张三丰呢也未可知,对吧?
俞军对产品的认知,最核心一个公式就是: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你看,用户价值是所有创业者挂在嘴边不离的一个大词儿,但具体怎么解释呢?俞军给出了公式。别总动辄说自己“颠覆式创新”了啥啥啥的,您先把用户原先用的产品(旧体验)定义好再说,然后再减去“替换成本”,如果是负数,您项目必死无疑。如果数字很小,您恐怕也是事倍功半型创业。只有这个数字很大,才是最该开始的项目。
用我自己熟悉的案例,阿芙精油,就是个在中国没有“旧体验”的东东。在阿芙上淘宝的时候,淘宝充斥着九块九包邮的薰衣草精油……哦,你也能猜到,这肯定不是啥有品质的东西对不对?所以对大部分目标消费者而言,“精油”这东西的“旧体验”几乎为零,这时,一款靠谱的“新体验”不需要做到99分分,只要到了60分,就碾压消费者心智了。当然了,精油这个例子不足够好是因为,“替换成本”其实挺高的,因为精油需要很多的用户教育成本,否则不会用,挺麻烦。
百度当年,其实不是依靠比Google产品更强胜利的。因为那个时候,大量用户突然发现,新浪等门户模式,无法满足对海量网站的选择了,“搜索”必然成为主流找寻方式。这时你傻傻去抢Google的用户,等于说你必须把Google定义为“旧体验”,而你的“新体验”必须高他很多分才行,这多难啊?所以,百度的核心是购买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