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期,绝大部分知识、文化都是围绕着语言传承的,通过记忆、言说,把智慧口口相传。所以,在那个时期,知识往往与某一个具体的人相关联。大概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世界上各个文明开始出现文字。在中国的商代,开始有甲骨文的出现。但原始的文字,词汇量小,且传播范围不广。但即使如此,文字的出现,也具备如下重大意义:l文字的产生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使社会群体的记忆有了飞跃性的增长,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承变成可能。l文字的产生突破了语言在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使社会群体的活动范围和交往飞跃性的增大,使得人类文明在地球上能够覆盖更大范围。l文字记录了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使得后人能够在前人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等成果的基础向前发展。l文字的产生促使语言的精密化,使语言发展的更完善。也促进了各种文明的融合。l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学艺术的基础。真正使得文明更广泛传播的,是印刷、造纸技术的发展,大概在公元一百多年,中国东汉年代,造纸术和摹印和拓印技术开始出现,使得文明的传播有了更为轻便、更容易获取的载体。大概在公元年左右,中国北宋时代,活字印刷术诞生,正是这些印刷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为广泛的、廉价的文本。印刷品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这也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而在此之前,在人类历史中,有很多辉煌的文明,都由于缺乏文字和便捷纪录的载体而在历史长河中消亡殆尽,即使在考古活动中,发现其高度文明的遗迹,现在的人们仍然无法去了解他们的历史。印刷品的广泛传播,也使得少数统治阶级垄断学术成为历史。使得新文明、新思想的传播更为迅速。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也是地球上能够出现更高级的文明,科学技术能够得以持久进步的重要因素!然而,到了近现代,伴随着材料科学、化学工业等学科的发展,印刷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油印术、打字机等相继出现,人类用于记录和传播文明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到二十世纪以后,计算机技术、数控印刷机器和数字排版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记录知识的方法变得更为快捷与多样化。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知识的传播也变得更为快捷。数字化的知识和知识数字化的传播,两者完全融为一体,并相互影响、相互推进,把人类彻底推进“数字时代”。开始有学者惊呼:“知识大爆炸”了。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几乎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积攒的所有文档、音乐、知识乃至实物都数字化了,这些海量的图片、视频、音频通过大量的机械硬盘存储起来,然后用ip端连接在一起,使我们可以方便的阅读、研究、分享这些成果。l连接了70亿人的大脑、数万兆的晶体管,数百EB字节的现实生活数据,重新构建了人类的知识库。l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传播更为便捷,小到一个人的心情碎片,一个边陲小镇的地方志,乃至某一家庭的食谱,都能够很容易被保存并传播。l全球50亿张屏幕在我们生活中闪烁,我们的阅读从书本转移到屏幕。l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使得阅读变得更为自由。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