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今天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粮食储备历史
数千年来,
是如何通过储粮养活自己的?
新时代的今天,
又是如何管好“大国粮仓”
端牢中国人饭碗的?
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以地下或半地下窖穴为主的原始粗放的粮食储藏方式,从此拉开了人类社会粮食储藏历史的序幕。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智慧的中国古人很早便知:
备者,国之重也
所以历朝历代都把解决好吃饭问题
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
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粮食储备传统
快来听古人给你讲
00:23↑观看视频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粮食储备制度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政策。
年
国家正式建立了以备荒为目的的储备粮即“甲字粮”。
年
建立了以备战为目的的军用“粮”。
年
为解决粮食连续增产带来的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家建立起专项粮食储备制度,标志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初步成型。但这个时期,储备粮分级管理于各级地方企业手中,政企不分,责任不清,导致“储备粮数量不实、质量不保、调动困难、巨额亏损挂账”等问题。
年
国家开始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企分开,成立中储粮公司,建立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标志着中央储备粮管理进入崭新阶段。
作为紧密连接亿万售粮农民
和百姓餐桌的粮食储备央企
究竟如何储存粮食的呢?
仓储设施是啥样?
如果你以为现在中央储备粮库
还是那种破旧不堪的老式仓房
那就“OUT”了
↑50、60年代传统老式仓房VS现代化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
目前,中储粮管理的总仓(罐)容接近1亿吨,是其成立初期仓容的6.8倍,仓储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中储粮公司成立前不到60%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年就彻底消灭了陈化粮。
来跟小新一起看看真正的“大国粮仓”!
不过瘾?没关系!
今年9月开始,中储粮在全国各地的数十个直属粮库相继向公众开放,包括近30个省区的50多个城市,覆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中储粮管理的所有储备品种,涉及收购、仓储、加工、调运、科研等储备管理全链条,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样、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公众零距离感受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大国粮仓!
跟着小新一起来探秘吧!
购
农民辛苦种粮不容易,好粮如何颗粒归仓?
年以来,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国家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中储粮作为政策执行主体,开始执行国家政策性收购任务至今。如何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快来戳动画解锁
↑观看视频
说到收购,不得不提中储粮“一卡通”粮食收购系统。售粮农民一卡在手,可以轻松完成登记入库、验质检斤、粮款结算等全过程。目前,“一卡通”收购系统已在中储粮1万多个委托收储库点全面应用,农民卖粮变得高效透明,盲扦避免“人情粮”,粮款实时到账杜绝“打白条”。
拿扦样环节来说,以前人工取样化验需要1小时,现在机器自动取样化验,仅仅需要10分钟时间,效率提高了整整6倍。
收粮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质量指标、卫生指标检验,做到源头严格把控。收储高峰时,中储粮质检员每天要细致检验大约10万粒粮食样品,关键是还容不得半点马虎。
储
国家储备粮油棉,到底被保管的怎么样?
目前,中储粮储备品种涵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已逐步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
其中,中央储备粮绿色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达到98%,中央储备粮库广泛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等先进绿色储粮技术,确保粮食绿色、保鲜、营养,努力满足人们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转变。
先看几大口粮品种
稻谷抗高温性较差,控温储藏是关键。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在北方。北方气温变化差异大,中储粮因地制宜,研发并推广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就是冬季自然通风,在粮堆内蓄积冷空气,夏季高温季节借助内部环流系统使仓内平均粮温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冬冷夏用,粮食常年置身于天然“冷藏库”中,实现常储常新。
再到油储储备基地看看
目前,中储粮在全国布局6大油脂储备综合基地,大豆仓储、压榨、精练、包装配套完整,围绕储备轮换开展油脂加工,年加工大豆能力万吨,精练油脂能力万吨,包装油灌装能力77万吨,不断做强油脂油料仓储、加工、物流、质检、研发供应链,能将储备轮出大豆迅速转化为油脂消费品,减少中间环节,迅速投放市场,增强终端调控能力,提高服务调控效率,发挥油脂市场“稳定器”作用,不断筑牢食用油安全屏障。
再来看看棉仓
今天,我们不仅吃得饱,还能穿得暖,背后少不了“大国棉仓”。
看,仓内棉包整齐堆码,近9米高的“棉山”展现在眼前,棉包用垫石与地面隔离防潮,温(湿)度计实时显示仓内温度和湿度。
消防监控室可对每一个仓库实时监控,借助热点监测功能,一旦某处出现热点报警,消防人员能在偌大的仓库内准确找到报警点,及时处理保棉安。
调
怎么样确保国家急需时,粮食调得动、调得快、用得上?
依托中储粮覆盖全国的仓储和调运网络,发挥垂直体系协调高效运作优势,可以高效服务国家调控需要,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响应、全网协同。自成立以来,这个调控网络经受住多次应急救灾调控考验,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动、调得快、用得上。
↑观看视频
例如,年到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期间,中储粮根据国家需要,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在全球粮价飙升暴跌、大幅震荡的形势下,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与国际粮价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也被称之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再比如,年“5.12”汶川地震后,中储粮紧急调运63万吨中央储备粮油和1.4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油动用计划,“24小时供货”、“随到随取”,保证灾区人民口粮和油料供应。
中储粮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及省内跨县集并万吨,接运进口粮万吨。-年,中储粮累计调拨政策性粮食万吨。年完成万吨移库集并任务,创造了新中国粮食调运新纪录。
销
粮食能储存多久?存储几年的粮食口感还好不好?
每粒粮食都是一个生命体,存放一定时间就要推陈储新。
用行话讲,就叫“轮换”。具体来说,分不同的储存区域,稻谷、玉米每2-3年要轮换一次,小麦每3-5年要轮换一次,大豆每1-2年要轮换一次。
目前,中央储备粮已建立成熟稳定的轮换机制,做到应轮必轮、常储常新。借助现代绿色储粮技术,达到储存期的轮出粮品质依然良好。总之,就是好价收好粮、好仓储好粮,好粮卖好价。来看看不同储存年限的各品种粮食加工烹制的特色美食!
说完大国粮仓
小新再跟大家聊聊中国人餐桌上
时代变迁的印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在什么年代,吃饭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40年来,国民生活巨变,尤其是在“吃饭”的事儿上,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没啥可吃”到“想啥吃啥”历经了天翻地覆地变化。曾存留在老一代人记忆中的“饥饿感”已埋藏在内心深处,但对粮食的那份敬畏之心却未曾远去。
那个年月里的“饭”是最珍贵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中粮是执行国家粮油食品进出口政策的政策性公司。作为粮油食品领域的专业贸易公司,这一时期的中粮被赋予了经营及管理的双重职责。年9月,在北京组建的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正是中粮的前身。起初,中粮就是由这三家专业贸易公司合并而形成的,自此而后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的小麦、玉米、大米、大麦、大豆、油料、原糖等大多农产品以及罐头、蔬菜、酒、饮料的进出口贸易,均由中粮统一经营和管理。
那时,粮票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次于钱币。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因为粮食的供应不足,每人每月的粮食都有严格的定量,且仅能用规定的粮票购买。在那段“勒紧裤腰带”的岁月里,举国上下无一不对粮食报以最高敬意。一如马燕在儿时对糖纸的“敏感”,又或是李艳萍印象中“一扫而光”的饭桌……这些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吃”最深刻的记忆。
生活条件好转“吃”的也丰富
随着中粮打开我国粮油食品、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各类粮油食品物资逐渐涌入国内市场,填补着需求空缺。国民生活境况逐渐改善,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可以看出,食品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富了。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销声匿迹了30年之久的可口可乐在中粮的帮助下重返中国;作为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开拓者,“福临门”也是中粮集团在粮油食品行业的战略品牌,并连续多年入选BrandZ“中国品牌50强”排行榜,是其中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唯一粮油品牌。
到了80年代末,我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中粮为适应新形势,从经营结构到经营方式,从商品结构到管理架构,都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逐步由管理型企业向市场化经营型企业转型,其中一些业务已然迈出了贸易领域,逐渐朝着实业生产的方向转型。
20世纪80、90年代,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也富裕了。外国的各种食物纷纷进驻中国。国人走出了那段艰难岁月后,对“粮食”的感情也在逐渐转变。然而,经历过“苦难”的人们却永远都不会忘记,粮食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重要涵义。
进入新时代“碗”承载的责任
进入21世纪,国人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鸡鸭鱼肉要吃活蹦乱跳的,面食要吃粗粮的。随着人们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