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至今已有75年。在这75年里,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早已经将二战时期的产品替换。不过在这之中总有些“漏网之鱼”,有的武器可以说至今也是光环满满。最著名的莫过于M2重机枪,自雏形M-诞生以来已经将近年,如果从它服役时算起,也有差不多90年的历史。而它几乎适用于二战时期的任何作战环境:从地面战、空战甚至是海战,M-2都能抛头露面。迄今为止,M2的存在感也并没有下降多少:海军舰艇仍有装备,在陆军的地面车辆上仍然是标配。现代坦克中,还活跃着这款重机枪的身影年,基于M-水冷型7.62mm重机枪研制的M-12.7mm水冷型重机枪进入了美军的视野。当然,设计总师勃朗宁并不止步于此,认为水冷型重机枪只是权宜之计,气冷型重机枪将会是未来。在不断的改进中时间缓缓来到年,换用了气冷式轻型枪管、D型握把的M-2重机枪正式服役。翌年,换用了重枪管的M-2HB也投入现役。说到这,不得不佩服勃朗宁老爷子的前瞻性。M-2HB居然拥有抛壳窗、拉机柄左右互换的能力,而且能在不用专属工具的情况下短时间完成转换!这对于不同的战斗岗位来说都极为方便,战斗机将其3挺一组甚至是4挺一组并联使用,海军也将其编组成双联机枪使用,这增加了火力的密集性,当然离不开抛壳窗、拉机柄左右互换使用的特色。这些重机枪组成了二战重型轰炸机的防护无论是海军的各中大小型舰艇上,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上,陆军的装甲车辆顶部,基本上都能看见M-2HB的身影。尤其是美军的重型轰炸机,密密麻麻的重机枪,组成了强大的自卫火力,在空中形成强大的火力网,也击落了不少来袭的敌方战斗机。二战中的它大放异彩,俨然成了二战中最为可靠的大口径重机枪之一。即便在二战结束后的各场战争中,M-2HB几乎都有出场。和美军的军事援助、军售一起跨越四大洋,M-2HB成了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军队的制式武器。对于二战时期的美国陆军来说,连以下的单位大多使用更轻盈的M系列重机枪。M-2HB更多地出现在坦克、坦克歼击车、半履带装甲输送车等头顶上,并不太需要步兵来扛着转运。在打阵地战时,M-2HB会从各个地方抽调来加强。这反而让美军的大口径重机枪能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比如M4“谢尔曼”,车上的M-2HB就是专门留给步兵用的二战结束之后,美军的重机枪招标工作似乎就沉寂了下来。高度机械化的美军自然用不着让士兵扛着M-2HB漫山遍野地跑,而12.7×99mm机枪弹在上世纪60年代也被定为北约标准口径之一,美军也无需再招标对重机枪进行升级、修改。再加上M-2HB本就极为均衡的性能和相对廉价的价格,美军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理由来替换它。M-2HB的继任者也就没有了下文。唯一的新面孔M-3,实际上只不过是M-2HB的电击发版本,且多用于战斗机、直升机上。M-2HB伴随美军度过了他们自二战后经历的所有战争。经过时间的沉淀,它所扮演的角色非但没有越来越边缘化,反而还越来越普及。以前只有重装甲车辆(坦克、坦克歼击车)上才会看见它,现在却能在M装甲输送车甚至是悍马军用越野车等轻装甲目标上看见它!爷爷打过,爸爸打过,孙子也打过,重孙子可能用的还是它在阿富汗战场、伊拉克战场上,美军面临的大多是巷战。对于建筑物里的目标,M4、M16等往往因为子弹穿透力不足而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仰仗M-2HB出场来缓解窘境;在开阔地也是M-2HB的舞台:M4、M16连米开外的目标都难以够得着,M-2HB却能够向2公里以内的目标直接射击。M-2HB俨然成了治安战里的万金油。尽管美军在上世纪也曾提出过XM-重机枪,但因为综合性能比起来并不如M-2HB所以不得已下马;近期美军提出的XM-重机枪计划,似乎也遭遇了瓶颈而沉寂下来。倒是性能中规中矩的M-2HB,一直留存在美军的装备序列里,还不断“现代化”:部分M-2HB还在不断改进生产,最新版的M2E50甚至拥有增装皮卡汀尼导轨和光学瞄准具的能力!即便是新的XM重机枪成功进入现役,恐怕一时半会也难以撼动M-2HB的地位了。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重机枪,M-2HB以其极为成熟、可靠且低廉的生产成本,均衡的性能早已经在美军里扎下了根。新机枪要么比它便宜,要么性能远超它,要么二者兼有,否则根本无法动摇M-2HB在美军中的地位。恐怕连勃朗宁老爷子都没能想到M-2HB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后还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