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古苗疆,致敬三线人

——小记凯里市文联影视戏剧家协会秋季采风活动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丰收时节,凯里市文联影视戏剧家协会“三线寻踪和古苗疆探幽”秋季采风活动于9月11日圆满结束,主席团成员和特邀嘉宾按计划一早从市行政中心出发,翻越老鸦山来到了凯里地区的老县城“清平卫”——炉山镇,在此考察了以明朝名臣大儒孙应鳌为主的古苗疆文化遗迹,探访了该镇的名山石仙山和山上的光明寺之后,又驱车转至“三线建设”时期遗留的军工厂、和,并在与部分“三线”老同志展开了90多分钟的座谈。

为时一天的行程和交流,让所有参与者都基本了解了苗岭的开化过程和苗岭之都——今日凯里的前世今生。

在座谈会上,“三线”前辈们的心迹坦露和忠贞精神令人感佩,协会与会同志和嘉宾纷纷发言,气氛热烈感人,大家都希望深入挖掘古苗疆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共同把苗岭之都凯里——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凯里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带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以浓郁的苗侗民族风情而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风情旅游城市,是贵州东线旅游中心、贵州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交通、信息流的中心。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二十年〔〕置清平长官司,三十年〔〕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置清平县,隶都匀府。清康熙七年〔并入麻哈〔今麻江〕州,十一年〔年〕复置清平县,四十一年〔年〕凯里安抚司并入清平县。民国二年〔〕清平县改为炉山县。

年11月炉山县获得解放,中共炉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宣告成立。同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布废除旧的乡、镇公所,建立新的乡、镇人民政府。年,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级人民政权。年1月27日,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年8月4日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年1月,凯里市成立。

过去,凯里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地方,为凯里带来腾飞的,是年的“三线建设”,中央把凯里定为三线建设的基地之一,十个国营电子机电工厂和四个事业单位落户凯里,两万多掌握现代科技的高级技工和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凯里,使它一跃成为一座热火朝天的现代电子工业城市,因三线建设而修的湘黔铁路及后来的“株六复线”和沪昆高铁,使凯里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苗岭明珠”。

在这片土地上,有古今远近两个时期的留存,有许多令人骄傲和叹息的历史人文,我们凯里市文联影视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和嘉宾选择在这个金秋时节开始了年的采风活动,开始了我们一日看尽古苗疆文化和凯里现代化进程的行程。

首先,大家来到了老鸦山脚下的马田村,这是一个具有芦笙圣地之称的苗寨,一个高架铁路绕寨而过的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景象。

而后,沿着老鸦山陡峭的山势我们驱车而上,在山腰处,大家欣喜地看到了凯里的象征——香炉山。

而后,沿着老鸦山陡峭的山势我们驱车而上,在山腰处,大家欣喜地看到了凯里的象征——香炉山。

乘势而下,大家于十点半钟赶到凯里的老县城“清平卫”炉山镇,在前来迎接的年青的李镇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明朝名臣、大儒孙应鳌墓地和孙公祠。

孙应鳌(年-年),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先祖孙华原籍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江安燕庄人(今属江苏省如皋市)。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年),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九岁能作文。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

隆庆六年(年)建清平山甫书院。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孙氏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进出"无欲"、"无欲就是天理",以"无欲"达到"求仁"的目的,继承了王阳明学说思想,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他是著名的诗人。《黔诗纪略》收其诗有首,编为四卷。时逢奸臣严嵩当权,对他横加迫害。他的诗对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仕途的艰险有所讽喻,部分诗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诗风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风味。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视教育,曾几度从事教育工作,任陕西提学副使时,作《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16条,详细阐明了他的教育主经和为学之道。任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时,锐意改革,为国家培养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50岁辞职回家后。在家乡清平建学孔子院,向家乡青年讲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还是书法家,大小兼能,特擅楷、行。其书法以欧阳询为基础。参柳公权笔意,端庄严劲,亦如其人。楷书《谕陕西官师诸生檄》,现在西安碑林。福泉有《分守新镇道题名碑记》。(摘自网络资料)

在炉山这片土地上,还走出了明代著名将领石邦宪。

石邦宪,字希尹,号南塘,贵州清平卫(今凯里市)人。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铜仁参将,终任贵州总兵官凡十七年,身经大小数十百战,前后得晋秩俸三次,功绩显赫。明朝兵部侍郎张子仪(即张翀,广西马平人)有《赠石南塘总戎》诗:"老将西南日,雄提百万兵,斗牛横剑气,草木动风声。得士黄金贼,投壶白玉轻。池中谁赤子,天外有长城。"(摘自网络资料)

在秋日正午的骄阳下,我们驱车上到了位于炉山镇城区西北部海拔高度米的省级森林公园石仙山,从山顶俯瞰“清平卫”,遥想古代那远去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和民族融合与天下兴亡。

吃过午饭后,我们辞别炉山,风尘仆仆地赶往凯里“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厂、,那里有闻讯热情等待的三线老前辈们。

吃过午饭后,我们辞别炉山,风尘仆仆地赶往凯里“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厂、,那里有闻讯热情等待的三线老前辈们。

厂,红云器材厂,军工代码,为凯里十家三线军工厂之一,是一个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电子陶瓷专业厂,产品广泛应用于卫星、雷达、导航、通讯、计算机、混合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子玩具等整机产品中。多年来为我国国防尖端项目提供了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精度产品,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工办、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贵州省人民政府的表彰。是工厂迁址贵阳后,凯里保持原貌最完好的军工厂。

厂,新云器材厂,军工代码,凯里十家三线军工厂之一,主要生产高可靠钽电解电容器,耐高温钽电容器,交流铝电容器,长寿命铝电容器,微小型钽片电容器等系列,以及为航空、航天、航海、海缆、无线电通讯、无线电遥控遥测、工业自动化、仪表仪器、家用电器、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的军用整机和民用整机、特殊用途配套的元器件,是国内钽电容器产量最大、规格最齐全的厂家。

和那些三线军工厂一样,虽然都在新中国强大的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厂最能够让大众记住的,恐怕要提一个明星的名字——李雪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前主席,他就是从这里走出的。

屹立在原厂址的毛主席像

下午三点半,我们准时赶到了位于市区永丰东路的厂。这里,以厂为主的近二十位老前辈早早等候在会议室,他们的热情和朴实令人感动。

厂,国营长征无线电厂,军工代码4。年4月成立,由武汉厂在贵州凯里包建,于年建成投产,职工多人,建厂时设计生产的产品是军用纸页式电子电话机、传真电报机、快速光电发报机。年,厂并入,合并后职工达到多人,当时生产的军用产品有电容式纸带输入机、ZDCJ—1型中文电传打字机、“三三一”工程调制器、“三三一”工程解调器、回声控制器、6路数字语言终端机等。

年11月开始生产民用产品(保持部分军品)——电子电话机,最高年产电话单机达50万台,后又加入生产毫米和毫米台式电风扇,叶片吊扇、HFY-型电话机分析仪、CJK-I型饮酒监控器和家用报警器等。

生产的中文电传打字机是室内专用通信设备,可直接打出中文字符,直观性强,不需人工译电,还可加密和与计算机接口,获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国防工业重大技术成果三等奖,生产的国家重点工程配套产品为我国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工程作出了贡献,受到电子工业部的嘉奖,并立集体功。

首先,厂(社区)老年协会主席刘宝春老前辈致欢迎词后,凯里市文联影视戏剧家协会主席肖成剑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由来,并向大家表示感谢和致敬。

其次肖主席向大家介绍了活动的特邀嘉宾,原黔东南州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付建平大哥,他是南下干部子弟,曾经历过知青岁月,是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又在凯里当过老师,之后到北办工作了二十多年,最近两年才退休,请他来谈谈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非常贴切。

付大哥从当年对“中央厂矿”(黔东南地区老百姓对三线军工企业的称谓)的羡慕谈起,讲述了他心目中三线军工企业为国家和地区作出的历史贡献,又表述了历史转型带给每个人的考验和机遇,最后,从现实角度提请老同志们放宽心态,保重身体,并祝福大家健康长寿安享晚年。付大哥的讲话真挚热情,赢得了满座掌声。

主持会议的肖主席开始邀请三线老同志讲述他们的历史事迹和对时代的感悟。随着老前辈们讲出他们当年在这个山野之地为国防事业和民生作出的那些具有突出贡献而又隐秘的事迹,会议气氛达到了高潮。尤其是讲到中国的第一个卫星通话(年4月18日上午十点,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和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实现了北京和新疆的第一次卫星通话;当天,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电视直播)和精准制导在对美、台飞机的打击,这些技术的应用和保障,都是讲述者的亲身经历和发明,看着他们朴实的模样,我们这些年轻的后辈都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

当年为新疆第一书记王恩茂提供中国第一个卫星通话技术保障的蒙开云,时任副厂长。

会议在德高望重的刘宝春会长的总结和感谢中顺利结束。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座谈会开得很有意义,既让我们年轻人深刻认识到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些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强大作出的巨大贡献,又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人那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文:小月/图片提供:姚祖银

注: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建议各位读者自行搜索了解,因篇幅较大,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6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