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康乾盛世,就是大清朝从康熙到乾隆这段时期,清朝所处的巅峰时期,持续年之久,起始点最早可追溯到年,那时候康熙实行了永不加丁税,只收取田租,还引进了外来作物,使得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增长是衡量古代社会是否兴盛的主要标准之一。康乾盛世之中,使明朝灭亡时对社会的破坏得以修复,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丝织和棉纺织业、制瓷业非常发达,疆土急剧扩大。“盛世”这个词在康乾盛世期间臣民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段期间的名称由此而来。其实到了清朝,中国发展封建社会已经将近年了,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制度,能发展的已经被发展尽了,到18世纪,封建社会已经再也没有新意可言了,所以清朝就是封建社会的极限,而康乾盛世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清朝这段康乾盛世却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所谓盛极必衰,即便清朝最后不被西方列强侵略,康乾之治一过之后,清朝也面临着走向衰亡的道路,这是几千年历史教给我们的道理。乾隆这个皇帝,跟当年的唐玄宗一样,年轻时勤政是个好皇帝,当然康熙和雍正给他打的底子也厚,不过岁数大了以后乾隆就有所懈怠,虽然没有跟唐玄宗一样因红颜误国,却十分宠信和珅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除了纵容和珅之外,文字狱在清朝乾隆时也大兴了起来,当然乾隆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兴文字狱的皇帝。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很多说乾隆的电视剧,比如《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等,都说的是乾隆屡次下江南,跑出皇宫游山玩水的故事,这一路上的费用是不少花,这可都是花的民脂民膏,所以乾隆其实是一个扰民的皇帝。当然这不是乾隆最被人诟病的问题,最大的问题直接导致中国在风雨飘摇中结束了封建制度,使得中国人民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摧残,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中国社会受到了极大的经济打击,这都是因为是乾隆目中无人、异常自负的选择闭关锁国,从此不往天朝之外再看一眼,中国停止进步,失去和先进观念接触的机会。因此很多人甚至质疑是否真的有“康乾盛世”,还是只是统治阶级闭目塞听、掩耳盗铃的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或许一切都是场骗局。关于这一点,有英国使团来作证。事情发生在乾隆八十三岁大寿这一年,英国素来听闻东方古国--中国--黄金遍地,而英国当时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想要派使团过来跟中国友好往来做生意,顺便给乾隆贺寿。以马戛尔尼这个经验老道的外交家为首的英国使团,带着箱代表大英帝国前沿科技和现代社会面貌的礼品前往北京,这些礼物中就有天文和地理仪器、图书、棉纺机、军用品、车辆、船式等等。年8月5日,英国使团到达天津,9月份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其实在面见乾隆之前两国之间产生了一些不愉快,因为中方要求英方行中国三跪九叩的大礼。英国使团相当不乐意,但最后总是僵持不下,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行单膝跪地之礼,不过这有点惹恼了乾隆,只不过一时不便发作,在马戛尔尼把所带来的英国宝贝们都展示了一遍之后,乾隆找到了挫败对方的机会,声称英国这些玩意他大清也有,没啥稀罕的,马戛尔尼相当震惊。不过马戛尔尼没有忘记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请求通商。但这个通商请求的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清朝因拒绝这次通商,在多年后亡了国。马戛尔尼的使团,有人写下随行日记,记录在中国的情况:从民间看到的景象却毫无盛世景象,到处是苦难百姓,社会脏乱差,人们受教育程度低。后来英使团人说的话中还有三句道出了康乾盛世的真相: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