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我国开国大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若是有人问起,粟裕自己还会滔滔不绝地讲。粟裕曾说过,淮海战役、孟良崮(gù)战役、豫东之战是他生平指挥的最引以为傲的战役。
图|年轻时的粟裕
豫东战役豫东战役,是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交战双方是国民党政府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一方由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的粟裕指挥,直接参加豫东地区作战的解放军共20万人,国民党军共有25万人。
战役一开始,粟裕就对其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下令率先攻占开封,打他国民党个措手不及。而国民党政府军第七师团的中将司令区寿年接蒋介石命令,率5个整编旅即刻动身前往开封增援,但手握大军的他却临阵退缩,连动都不敢动,害怕解放军的战术。
华东区的野战军第一纵队第1师师长廖政国采取的战略则是纵队分成两个野战军团,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交替展开,与敌战斗。
借着夜色,仅一个晚上,我军便成功攻占了16个村子,成功将区寿年率领的72师与75师分离开来。见到军团被分开,区寿年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立即下令被分离开来的72、75师尽全力靠拢、会合。
图|年6月,粟裕在豫东战役前线指挥所
转眼间,廖政国下属团长率领的第1师团已经和区寿年的国民军鏖(áo)战了三天三夜,廖师长下令第1军团和第2军团集中,并连夜向国民军发起进攻。但这边的第2军团虽然攻进了常郭屯,但里面驻守的敌军太多,被敌人的反攻打得连连败退,此时还被敌人反包在村中,第2军团损失惨重。
团长不得已向廖政国请求增援,可是弹尽粮绝的廖政国哪里有什么预备部队,也只好向好友叶司令员求援,可战况吃紧,谁也没有多余的军力,叶司令员说,我的部队也同你一样,都派出去了,我现在这里只剩下几支警卫营了,听你指挥任你调配。
图|年轻时期的粟裕
廖政国知道,老友叶司令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和他一样把所有东西全都拼上了。为了不辜负老友,不辜负党的期望,他立即下令把师部剩下的所有通信员、炊事员、担架员、卫生员以及轻伤员和所有能集结起来、能站得起来、扛得起枪的士兵,全部组织起来,与叶司令的警卫营会合,全力帮助第2团突围常郭屯。
区寿年的部队人数众多,火力强劲,但是首领不战而怯,并且全部畏缩在一个小屯子里,被集结的突击队围在里面打的东躲西藏。
这一次,不负期望,集结的突击部队终于再次打入常郭屯内,与第2团会合。随后将兵团分成许多支,包围敌人巢穴,发起猛烈攻击,常郭屯终于被拿下,区寿年部队驻扎的龙王店也被一举拿下。区寿年的部队被尽数歼灭,其本人也被抓回来当了俘虏。
图|独臂将军廖政国
淮海战役年夏季,正值酷暑,巨大的太阳热得让人无法呼吸,甚至呼气吸气都是热的。
粟裕在指挥完豫东战役之后,同年7月27日,粟裕带领着华东军区的野战军顺利抵达位于安徽涡阳县义门的集中宿营地。义门集门前有一条很宽的涡河,水很清凉,但深不见底,华东的野战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粟裕的几个秘书、警卫员都劝粟裕下河游泳,天气这样热,游个泳会很凉快。
起初粟裕是坚决不同意的,他讲还要工作,让他们去游吧。几个人也是半大的小子,兴头劲足得很,一直在劝,“天气这样热,工作也是要出汗,出了汗还是要洗澡不是?就来游一会,不耽搁什么。”
图|豫东战役
小伙子们耐心也十足,劝了足有十好几分钟,粟裕终于同意,“正好我也工作许久,有些疲倦,下水洗一洗也正舒服,解解乏。”听罢,大家赶紧卷起裤脚下到水里。因为小溪里面沙砾很多,还有些奇形异状的东西,边边角角的十分容易把脚划伤,小伙子们仔仔细细地把那一小片的水检查了一遍,直到他们下水趟了一边没什么事,才让粟司令员下水。
没想到领兵打仗的粟裕水性也很好,从最开始的“狗刨”式游泳,到后面的蛙泳、仰泳,看的周围不会游泳直扑腾水花的小伙子个个叫好,都嚷着要学。粟裕也耐心地教他们最基础的蛙式游泳。这样玩了一会,众人好不快活。
时间是过的飞快的,游了一会粟裕便上了岸,众人都想他再休息一下再去工作,他却说:“不了,将剩下的时间都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中华民族解放以后再游也不迟。”
图|粟裕
在战争时期,粟裕的大脑总是在思考事情,想些东西,并且神情严肃,即便有人进来报告也浑然不觉。只是在那拿着放大镜研究地图,有时还会喃喃自语,谁也不敢前去打扰他。
每次战前召开作战会议,到了中间休息,参与会议的人都要从烟雾缭绕的的小屋中出去透透气,总要给屋子通通风,让里面的烟味尽数散去,好让一会儿的会议继续召开。
人们总是招呼粟裕,“!(人们常这样叫他)屋子里都是烟,你快出来外面休息吧,屋子里多闷啊!”但是人们经常叫不动他。即使破天荒的他同意出去散散步,也总是走着走着就突然想起了什么事一样往回跑去,进到屋子里拿笔起草电报。
图|(左一)粟裕
上级给粟裕配了马匹,这即使在高层中也很难见到的,但大多时候在马上的不是年幼的孩子就是老人或者有了身孕行动不便的妇女,亦或驮着行李,很少见他骑过。他在少有的空闲时自学了摩托车、军用吉普车和大型卡车。
有一次,他在练习骑摩托车时不慎轮胎卡到石子摔到了旁边的河沟里,摩托车就直直地压在他身上,他好不容易才把身子从车下抽出来,艰难地游了上去,不幸的是在抽身的过程中断了一根手指。
图|年5月粟裕(前排右三)在濮阳县同华东野战军各纵队负责人合影
年9月23日晚上,粟裕在床上辗转反侧,思来想去,甚至下床去外面抽了一支烟。这一夜,粟裕一夜未睡。9月24日,思来想去,还是下了决定,粟裕连夜起草了一份电报。
交与秘书处,并一再吩咐嘱托:“这封电报要赶快送机要科发出去,即刻出发,一定要亲手交给毛主席,并请告知我很着急毛主席的回信!”
听罢,粟裕的助理立马将电文用胶水封得严严实实,他必须尽快将这份信送到负责通讯的王元明手上,再由他送到机要科。淮海战役的建议就是在这封电报里提出,并且粟裕还向毛泽东、中央军委提出,此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图|淮海战役
9月25日19时,毛泽东给粟裕回了电报:“经过党委的一致决定,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实有必要,可以如期按计划进行。”
淮海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是粟司令最为紧张、神经绷得最紧的时候,就在一间小屋子里。
屋里摆设也很简洁,一张床用来休息,脸盆用来洗漱,桌子上就放着电话机。而粟裕就在床上,除了看地图,就是盯着电话,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电话。可能错过的那一个就是重要情报,可能是需要支援,哪怕错过一个都会让战役陷入被动。
就是这样坚持,粟裕几乎七天七夜未眠,整日守在电话机旁,实在眼皮子打架快睡着了就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稍眯一会儿。助理们经常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给前线送电报,有时回头一瞥见粟裕还在起草电文。
图|(左一)粟裕
由于长期的神经紧绷、高度紧张且得不到放松,使得粟裕的老毛病再次发作了,躺在床上就觉得头晕目眩,脸色涨得通红,脑袋的太阳穴青筋暴起,血压飙升至至。
由于条件的限制,医生只能给他制作一个简易的“头戴散热器”,由于是铝制品,当头部发热、发烫、且伴有疼痛时,将其戴在头上可以帮助散热。
但基本不起什么作用,只能一次次用毛巾沾凉水,往脑袋上盖,严重的时候要往头上浇冷水,或者干脆毛巾不摘就戴在头上。
图|粟裕
有时发病的时间正好赶上冬天,疼得实在无法忍受时,粟裕会从雪地上抓起一把雪往脸上使劲揉搓,甚至把头贴在已经结了冰的窗户上,以缓解剧烈的头痛与脑部发热。
在战争年代,在那个时期,有些首长对一些难啃的“骨头”会下死命令,比如“某某高地在明天之前必须攻下来”,但粟裕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好,从未听到粟裕下死命令或者见他发脾气。
吃饭时粟裕总会叫上下属,但是一般的人怎么敢与司令同桌吃饭,便会推辞,这时粟裕就会义正言辞地对他的秘书说:“怎么,难道我会在饭菜里面下毒毒害你?还是说你嫌我们的伙食不好?”
图|粟裕(中间)
粟裕其实吃得很少,由于常年废寝忘食的工作,身体已经消瘦的不成样子,首长会有专门的小灶,里面是两菜一汤,但是他每次都只吃一点,无论秘书给他打多少,他都只吃一点,并称还有很多的工作未做,让秘书吃就好了。吃完就马上去看地图和电报。
年1月10日中午,粟裕兴冲冲地跑到秘书处,也顾不得敲门,推开门就冲大家喊:“同志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打跑了,国民党的部队已经被我们打跑了!”
图|淮海战役的胜利
在一众助理的印象中,粟裕很少专门到秘书处说什么,但这是唯一一次,他亲自来到秘书处告诉我们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打了胜仗。这一天,也在粟裕司令少有的笑容中,这场艰难的战役终于结束了。
此次淮海战役后,毛泽东还曾特意夸赞粟裕:淮海战役,粟裕同志是下了苦功的,功劳更是无可比拟的,要说谁的功劳是最大的,那当属他了。
就职军科院年9月10日,正是稀松平常的一日,正在忙碌的粟裕得知,中央下了任职书,自己将被调往军科院工作。
图|粟裕
因为军事前线的工作已经不能再去了,而且年龄大了,也想干些其他的事。中央也顺了粟裕的意思,要将他调到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
9月19日上午,这一天,秋高气爽,军科院的门也照常开着,但是今天就要迎来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粟裕出现在军科院门口,军事科学院院长叶剑英为欢迎粟裕的到来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暨欢迎会。
图|晚年时的粟裕
到达科学院后,粟裕的作息还是和往常一样,早起晨练,学习,然后上班。下班后,到海边散步,回来后要么看看文件,要么学习,也经常还是深夜十一二点入睡。
可能是年纪到了,粟裕逐渐开始有了打太极的想法。可是自己也不会太极这个东西,找谁去学呢?这时粟裕想起来自己的老战友萧劲光那里应该会有,粟裕说他就是个百宝箱,要什么他都有。便叫助理去萧劲光的秘书那里抄有一份回来。
而从那之后,粟裕似乎觉察学无止境,又或者是单学这一个两个门派没什么意思,就又去张鼎丞那里学太极。
图|萧劲光
在军科院呆学习了几年后,粟裕被党中央任命为军科院的政治委员。主要工作就是弘扬毛泽东思想,将毛泽东的思想与军事方面相融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粟裕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成为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
图|粟裕
年夏天,粟裕大病一场,医院。病情刚刚有些好转时,粟裕决定将他的这一生所有参加过、指挥过、领导过的战役全部记录下来,以口述的方式,让他的妻子楚青和出版社的其他工作人员整理记录。
年2月1日,粟裕在病床上突然身体抽搐不止,妻子连忙喊来医生,经过几个小时的应急抢救也终于缓了过来。但是自此之后发病的次数变得越来越频繁,以至于身边时时刻刻需要有人照顾。
图|粟裕
原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现在却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面色蜡黄,他的语言系统渐渐被僵化,思维反应也慢慢迟钝。每次粟裕清醒过来的时间越来越短,楚青只能在趁着他每次病情好转的时候抓紧记录。
在杨尚昆等人的支持下,这本关于战争回忆录的出版工作进行得很快。刘祥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收录整理,该本回忆录由原军科院政治部副主任孙克骥等人编著。
夙愿年1月15日,77医院的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身上盖的白色的医用被单,旁边的小桌子上也只有零散的几支笔,房间角落则堆满了楚青等人记录的“回忆录”。
图|粟裕(前排左二)
2月5日下午,粟裕于下午4时33医院病逝。
粟裕遗体火化后,在骨灰里面竟还夹出了几颗未化掉的子弹,这两颗子弹不知在粟裕身体的哪个地方,但是在粟裕的身体里带了不知多少年。子弹数了数一共三枚,其中大的一枚,小的两枚;大的有黄豆大小,小的便是绿豆大小。
战争时期,粟裕多次负伤,这三块弹片甚至连他本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进入体内的。以前粟司令总是说头疼,但大家都以为他只是长时间工作紧张没好好休息。
粟裕的骨灰被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应该也是他最希望被埋葬的地方。“如果一定要死,也一定要死在战场上”这应该是所有兵将的夙愿。
图|粟裕墓地
埋葬在故土,用灵魂守护这片土地。2月25日早上,为了完成粟裕的遗愿,出版回忆录和战争文集,粟裕的妻子楚青和时任粟裕的秘书朱楹等人,在小房间里商讨该如何完成粟裕的遗愿。
年,在楚青、朱楹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篇近40万字的《粟裕战争回忆录》编写完成,军区的解放军出版社担任出版的工作。书中回顾了粟裕一生中大大小小经历与指挥的各种经典战役,但是唯独没有淮海战役。
粟裕不愿再提及关于淮海战役的一切。相关的书籍、影视是断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