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历史,武汉的近代化,晚清重臣张之

治白癫疯最好的办法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又是一年春来到。回忆去年此时,武汉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座城市通过果断的“封城”,为我国抗击新冠疫情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彼时,“武汉加油”成为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当时,网络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加油”二字与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的张之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之洞的父亲张锳当年在贵州安龙当知府时,经常在夜里派差役在全城巡逻。遇到有读书人挑灯夜读时,便将读书人的灯盏加满油,于是有了“加油”说法。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史料支撑,但“加油”源于张之洞父亲的说法在去年春节的盛行,表达了人们对于武汉的衷心祝福。

如今的武汉,早已恢复了她此前的活力。回首百年前的历史就会发现,这座城市的近代化,晚清重臣张之洞功不可没。很多人知道,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军用工厂以及官办民用工厂。其实,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推动湖北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等诸多民营工业的发展,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张之洞(-)

需要指出的是,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危局的自救运动,它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中断,相反,中国的多个中心城市开启了兴办民营工业救国救亡的“再运动”。武汉正是得益于这股热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年,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转任湖广总督,开启了长达18年的主政湖广的新历程。此时的张之洞,在经历了中法战争的洗礼、两广总督时对新式工业的尝试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后,对于如何发展民族工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而在武汉,随着民营资本的兴起,又为他大展拳脚提供了条件。天时地利等诸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张之洞与武汉,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冶萍煤铁矿厂矿股票

新式工厂设备从广州运至武汉

如果不是光绪七年(),四十五岁的张之洞受命为山西巡抚,他在京师的“清流党”生涯会持续更长时间,但或许他的人生不会如此精彩。

所谓清流党,并无实际组织,他们是当时朝廷中因谈论时政而颇有名望的士大夫的松散联合。同治光绪时期,清廷为显示“中兴”气象,朝廷周围有一群敢于犯颜的直谏者。值得玩味的是,此时正值洋务运动的鼎盛期,慈禧太后既要借重奕、李鸿章等人施行“洋务”,又担心权势旁落,她就利用清流党人,以牵制炙手可热的洋务大臣。

在山西,张之洞采取了整顿吏治、清理财政以及戒烟禁毒等措施,但仍然无法革除弊端。他隐隐察觉到依靠以往的圣贤之书,无法带来期待的效果。恰好,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一直在山西推广西方科技知识,张之洞与李提摩太有了深入的接触后,逐渐对“西技”、“西艺”有了认识,这正是张之洞从清流派转向洋务派的契机。

正当他在山西意欲大展拳脚之时,中法战争一触即发。光绪十年(),清廷任命张之洞为两广总督,主持对法战务。到任后,张之洞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措施,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在战争中,张之洞直接目睹外部世界的变化,直接加速了他转向洋务派的进程。

在两广总督任上,张之洞首先着手开办与国防、军事相关的事业,其中枪炮厂是重中之重。光绪十二年(),他在广州城北创建枪弹厂。第二年七月,他又筹建枪炮厂,选定广州西北四十里的石门作为厂址,还向德国订购制作克虏伯炮的机器,因为一直在筹备所需的款项,直到光绪十五年()七月,张之洞才正式上奏,报告筹建枪炮厂情形。

不过,仅仅几天后,张之洞便被调任湖广总督,向德订购的制造枪炮的机器则直接移运至湖北,不久便建成湖北枪炮厂。

在广州时,作为军工厂的配套工程,张之洞还于光绪十三年开设广东水陆师学堂,按照北洋水师堂和福州船政学堂的章程,聘请外国教习,传授各门课程。两年后,张之洞又增设矿学、化学、电学、植物学等科目,每科招生三十名,为当时的两广地区培养军事、洋务人才。

从在广东的这些举措可以看出,张之洞已经完全褪去了清流党人“援引经旨,侃侃谔谔”的印迹,而正式走上“求强”“求富”的“洋务”之途。同时也能看到,他在武汉制定的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在广州早有雏形。

甲午战争后鼓励民间工商业

从年开始,张之洞开启了长达18年的湖广总督生涯。这段时间也是“洋务运动”末期到清末新政的时期,张之洞显然是感受到了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变化。从两广总督转任湖广总督后,他除立即着手建设军用的枪炮厂、制铁所等工厂外,还筹建了民用的织布局(年成立)和纺纱局(年成立)。

关于织布局还有一段小故事。李鸿章早在光绪八年()便在上海创建了织布局,而且奏请“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也就是取得纺织专利权。张之洞在广州时,也打算发展民族机器纺织业。为了避免纠纷,张之洞特意致电李鸿章,说明广东创办织布局只是供给广东市场,不会侵犯上海的利益,李鸿章也同意了张之洞的想法。当时,张之洞将布样及国产棉花样本寄给驻英公使刘瑞芬,请他在英试织,并订购机器。光绪十六年(),这批织机从英国运抵广东,此时张之洞已经在湖北,他与继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商议后,将这批织机转运至湖北,建成了湖北织布官局。

张之洞建设民用产业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以求富为目的,填补军用工厂的巨额耗费。在此之前,洋务运动期间的张之洞,并没有对民用产业表现出十分积极的姿态,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洋务派官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前三十年以军用为中心的洋务运动成果付之东流。

年张之洞向朝廷上奏《吁请修备储才折》,其中对产业政策方面的转变最为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8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