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从苏联、东欧国家大量进口汽车,以支援国家建设。在当时我国购买的汽车中,“太脱拉”凭借独树一帜的越野技术,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石油、水利、电力、地矿、林业等领域,同时也成为世界重型卡车的杰出产品之一。
一、历史背景
太脱拉汽车公司位于捷克共和国捷克科普日夫尼采市。公司成立于年,至今已经年,其中生产汽车的历史已经超过年,在许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成立之初,太脱拉公司并不叫“太脱拉”,而是叫IgnatzSchustala&Comp,产品以制造马车为主,后来生产铁路运输车辆。到年,开始生产内燃汽车,由于有生产铁路车辆的基础,该公司很快就在汽车生产上取得了实际成果。
太脱拉第一辆汽车“总统”牌在年举办的维也纳展会上,该公司展出了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这辆德语称为“总统”的轿车,乍一看就是一辆马车,只不过装上了汽油发动机,不过这辆车是东欧诸国第一辆汽车。不过,由于企业产能低,“总统”轿车最后仅交付了9辆。后来,该公司对“总统”牌进行了完善,搭载了一台排量CC的发动机,最高时速达40公里,在当时已经不错了,该车最终生产了22辆。
TL2型卡车年,欧洲商用车业务开始起步,该公司有抓住了这一机遇,开始发展商用车。到一战前,该公司生产了TL2型、TL4型两款卡车,虽然战后不久就宣告停产,但该公司依靠汽车赚取了第一桶金,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遭到重创,危机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该公司。为了生存,该公司进行了大改组,领导层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发展战略,决心在汽车领域大干一场。
塔特拉山脉太脱拉公司的LOGOU年,该公司在斯洛伐克和波兰边境的塔特拉山脉测试新车型期间,用这座高山对公司进行了新命名,“TATRA”这个响亮的名字便由此诞生,在我国“TATRA”曾被译为“塔特拉”“泰拖拉”“太脱拉”等,目前多使用“太脱拉”。更名后的太脱拉公司造车一发不可收拾,推出的几款产品奠定了它的经典。到年,太脱拉公司汽车已经走过了年的历程,期间虽历经坎坷,也成就辉煌。
年,太脱拉公司推出太脱拉11型轿车,这辆轿车采用设计师汉斯.莱德温卡主持设计的中央脊管式车架、摆动半轴和排气量1.0升风冷四冲程双缸发动机。
太脱拉11型轿车太脱拉11型轿车因非常适合当时欧洲的道路条件而受到欢迎,投产后连续生产了4年,年停产。太脱拉11型轿车的研发生产,使太脱拉公司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开始走上特立独行的造车之路,此后研发的车型,包括轿车和卡车,行业大部分使用风冷发动机、中央脊管式车架、摆动半轴等,这也成为太脱拉的一大特色。
太脱拉77型轿车年,太脱拉公司又推出太脱拉77型轿车,这是世界第一款依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量产车型,外观与德国后来推出的“国民汽车”甲壳虫十分相似。这辆车采用的是V8风冷发动机。继太脱拉77之后,年太脱拉公司又推出了太脱拉97型轿车,使用油耗更低的风冷四缸汽油机。
在年1月举行的德国柏林汽车展上,刚上台11天的希特勒,对太脱拉公司展出的风冷发动机轿车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这与他构想的“国民轿车”十分吻合。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国民轿车”售价不能超过0马克,投产后可以实现德国“家家有车”的目标。据史料记载,希特勒邀请时任太脱拉公司首席设计师汉斯.莱德温卡进行了交谈。希特勒告诉汉斯.莱德温卡,为应对经济危机,德国开始修建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考虑生产德国工人买得起的“国民汽车”,而在他设想中,“国民轿车”应该采用风冷发动机。
希特勒察看“甲壳虫”样车年,初代“甲壳虫”概念车Type60型问世,该车安装了22马力的风冷直列4缸发动机,其中风冷散热部分设计与太脱拉公司的产品如出一辙。因涉及专利问题,战后大众公司和太脱拉公司还闹上了法庭,最后以大众公司赔偿万马克才算了事,不过战后欧洲汽车的发展机遇,还是被德国夺走了。
太脱拉T13型太脱拉T26型卡车在发展轿车的同时,太脱拉公司在卡车方面抓得也很紧。年,推出了载重1吨的太脱拉T13型卡车后,又陆续投产了太脱拉T23、T24、T26、T72等车型,至二战爆发前夕,推出了著名的太脱拉T9系列卡车,这些车型都搭载风冷发动机,其中T9系列使用的是风冷4缸发动机。
T9系列卡车据史料记载,太脱拉T9系列有两种型号,即T92型和T93型,其中T93型增加了一个驱动轴,是6×6驱动形式,后来还换装了新的4缸风冷汽油发动机,越野性能非常出色。
年慕尼黑协定签定后,纳粹德国入侵捷克,太脱拉公司被德军接管,为德军制造了6年的军用车辆。
太脱拉T81型卡车最初,太脱拉公司为德军生产T81型卡车,该车是太脱拉T92型的改进款,采用6×4驱动,装一台12.5升水冷V8柴油机,载重6.5吨,最高时速65公里。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延长,年10月,太脱拉公司开始生产T81型卡车的改进型,也就是著名的太脱拉T型,采用V型V12风冷柴油机。
早期的T型,采用木质驾驶室二战期间,太脱拉T型经多次改进,性能不断提高。该车最初载重6.5吨。年4月,太脱拉公司对该车悬架进行了改进加强,载重提升到8吨。后来又经改良,T型载重量达到10.3吨,但最高行车时速始终未突破65公里。这一时期的太脱拉T型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木制驾驶室,原因是战争期间钢材奇缺,后来才逐步用钢材替换,二战结束后才用上了全金属驾驶室。太脱拉T型从年投产到年被太脱拉T型取代,生产时间长达20年,总产量辆。
在太脱拉公司发展历史中,太脱拉T型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但同时也给该公司带来厄运。二战结束后,太脱拉公司也因这辆著名卡车,被指为纳粹的战争机器,法院认定汉斯莱德温卡犯有与纳粹党合作的叛国罪。年,汉斯莱德温卡被判处六年徒刑,直到年才被释放。汉斯莱德温卡被释放后,太脱拉公司邀请他回去继续工作,并给予总经理职位,但被他拒绝了。此后他申请退休,年在德国去世。
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将太脱拉公司收归国有,揭开了太脱拉汽车发展的又一篇章。
二、主要车型
太脱拉诞生百年,型号很多,每个型号又有不同的变形车,在这里我们仅说说国人熟悉的型号。这几种型号基本覆盖了太脱拉公司的不同时期。
前面提到二战期间,太脱拉公司为德军制造了六年卡车,其中最成功的车型是太脱拉T型卡车。二战结束后,太脱拉T型虽是战争产物,但仍继续生产,仍采用6×6驱动,但风冷发动机功率由马力降为马力。太脱拉T型生产一直持续到年,累计生产了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在选择高原型卡车时,两辆太脱拉T型卡车曾应邀在中国青海、西藏等地测试,随后大量进入我国。
在采石场作业的T型在这里需要提一下,太脱拉T型还有两种改进型也曾来到中国,这就是太脱拉T型牵引车和太脱拉T型军用车。我们先说说太脱拉T型牵引车。
二战结束后,战后重建对大功率牵引车需求十分旺盛,太脱拉公司顺势而为,在太脱拉T型基础上,设计出了太脱拉T型牵引车。
太脱拉T型牵引车太脱拉T型外观与太脱拉T型相似,不过采用双排驾驶室。T型有两款不同车型,T型和TB型,其中T型能牵引总重吨的拖车,TB型可以牵引总重50吨的拖车。T型问世后很多国家都有进口,我国也曾使用,用于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
太脱拉T型太脱拉T型也是太脱拉T型的改进型,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要求太脱拉公司研发一种机动性比太脱拉T型更强的越野卡车,于是T型便应运而生。这种车和太脱拉T型区别不大,但轴距较短,生产数量较少,我国虽有进口,但数量不多。
继太脱拉T型和T型之后,太脱拉T和T便诞生了,这两款车同样是沿袭着前几代太脱拉车型的基本结构,太脱拉T型是后单桥结构,而太脱拉T型是后并装双联驱动桥结构。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太脱拉T型。
T型卓越的越野性能太脱拉T型年投产,采用全新的、外观非常圆润的驾驶室,采用T型V列8缸气冷柴油机,排量11.升,匹马力,为利于散热采用铝制缸头和铸铁缸体,最高时速72公里/小时,最大载重量12吨,并可拖一15吨拖车。该车安装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气助力离合器及换挡机构,操作更加轻便,油耗更低,经济性更好。
太脱拉T型的变形车也很多,在此仅举两种型号。
4x2驱动型8×8军用型至年停产,太脱拉T型系列总产量辆。我国曾进口过一定数量的太脱拉T型,笔者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原油田工作时,太脱拉T型、T型、T型、T型都接触过,但太脱拉T型、T型都是石油工人从其他油田带来的老型号。
年,太脱拉公司新一代产品T型正式投产,与太脱拉T型相比,太脱拉T型的底盘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对中央脊管式车架进行了加强,使其具备更高的抗扭性和强度,还加装了轴间差速器,通过性极其强悍。此外,太脱拉公司还紧跟世界卡车制造潮流,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生产,并提出在车辆整个使用过程中最多大修一次的目标,而且可满足捷克斯洛伐克出台的新排放政策以及噪音标准。
太脱拉T型太脱拉T型外观与T型相似,仅车头前脸有细微区别。车体全长7.24米,宽2.5米,高2.米,载重量15吨,采用T2-E型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马力,变速器为手动5速,最高时速71公里。采用全钢双门驾驶室,对严寒地带尤为适应。
至年12月停产,太脱拉T型总产量达辆,其中辆销往全球43个国家,最大的买家是苏联,我国进口量也很大,主要用于油田、矿山、水利水电等路况恶劣的重点工程建设。年该型号进行了最后一次技术升级,共发展了45种款型,其中军用变型款发动机可使用多种燃料。
出现于年,主要用于取代太脱拉T型、T型等型号,是太脱拉系列中最为经典的车型,也是国人最熟悉的。据统计,仅从年至年间,我国就进口了10辆。这型车的改进型至今仍在生产。
太脱拉T-1型用于石油勘探的T型太脱拉T型外观由以往的传统长头型转换成平头型,采用宽大的挡风玻璃、有棱有角的钢制进气格栅和保险杠、玻璃灯罩可变光的大灯等,驾驶室内设计融入人机工程学,标配了气囊座椅,给予驾驶员便捷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8×8军用型12×12军用型太脱拉T型采用极端越野的重载工况设计理念,模块化生产为其灵活改装成多种变型车,如集装箱牵引车、重型运输车、大件运输车和武器系统运输车等创造了条件。T型有4×4、6×6、8×8、10×8、10×10、12×8和12×12等多种驱动形式。发动机有V8、V10、V12三种结构,其中采用V8结构的是T3d-型柴油机、采用V10结构的是T3d-型柴油机、采用V12结构的是T3d-型柴油机,功率范围在-马力之间,我国进口的多使用V列10缸T3d--16型柴油机。此外,T型还有气冷、水冷发动机可供选择。该车对中央脊管式车架、摆动半轴和内部差动连接等也进行了改进,对齿轮传动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更加耐用,新的内八字摆动半轴可适应更恶劣的路况,同时还能为车辆提供较高的载重吨位,达到真正的极限越野。
太脱拉T-2型,前桥靠前我国进口的太脱拉T型系列车型虽然较多,但主要是太脱拉T-1型和T-2型,其中T-2型还进行了国产。这两种型号的区别很简单,太脱拉T-1型前桥位置靠后,蹬车踏板在前。而太脱拉T-2型为获得更好的越野性能,将前桥位置设置得更靠前,这样可提升车辆的接近角,从而提升整车的通过性。
除上述几种型号外,太脱拉近年来也推出了不少新型号,参见下图,具体性能不再一一详述。
太脱拉T型太脱拉T型太脱拉T型总之,太脱拉公司凭借旗下卡车的优异越野性能享誉全球,但这家历史悠久的卡车厂家没有放弃自身的努力,而是不断推陈出新,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产品,展示了太脱拉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面貌。
三、独门绝技
太脱拉卡车有别于其他品牌的地方,就是它具有卓越的全地形通过能力,不论是高山、陡坡,还是岩石、沟坎,它都如履平地,轻松通过。一般越野车能克服30°坡路已经很强悍了,但太脱拉很多车型在重载条件下也能爬上42°的陡坡。究其原因,还得从太脱拉卡车的三大“独门绝技”,也就是风冷发动机、中央脊管式车架、摆动半轴谈起。
使用风冷发动机是太脱拉系列汽车的一贯风格。所谓风冷发动机,也就是不使用冷却水的发动机,也称气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适应极端气候和地域环境,即便是零下四十摄氏度也能正常启动,不必担心发动机被冻住。这一特点在国防领域非常重要,很多国家大量进口太脱拉系列车型都是出于军事目的。但太脱拉系列车型在经济建设领域,尤其是高原地区交通运输也具有浓郁的现实意义。
太脱拉V12系列发动机也就是前面提到它采用的中央脊骨式车架,这绝对是太脱拉卡车的独创。
太脱拉卡车传动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里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接触过太脱拉系列车型的网友可能注意到,在太脱拉卡车的底部,看不到常规传动系统,只能看到一根粗粗的大管子纵贯车体前后,这根管子前端与发动机和变速器相连,左右两端伸出若干个独立安装“小爪子”,也就是摆动半轴。这根“管子”就是中央脊梁式车架,它把传动轴、差速机构以及很多电子元件和传感器都封闭其中,不仅保护传动系统的各项传感器和元件,而且车身强度和刚度非常好,提高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增强了整车的抗扭转能力。此外,中央脊梁式车架的存在,也使整车重心较低,即使在不平坦的场地上,车身也可保持相对平稳的姿态。
中央脊管式车架据史料记载,中央脊管式车架是汉斯·莱德温卡设计的。年,曾在奥地利斯泰尔公司工作汉斯·莱德温卡,带着不被斯太尔公司看好的中央脊管式车架来到太脱拉公司。年推出了T11型轿车,年推出77型轿车,后被安装到了T26型卡车上,目前依旧应用在太脱拉系列各车型上,期间虽有不同改进,但基本原理始终没变。
中央脊骨式车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结构复杂,制造装配难度很大,一旦出现问题,处理起来也十分棘手。
见过太脱拉系列车型的网友都知道,太脱拉系列车型在空载时,车轮是呈“内八字”大外倾角姿态,只有外侧轮胎胎肩接触地面,这是因为太脱拉车型采用摆动半轴车桥的原因。
标志的“内八字”,注意后轮太脱拉采用的摆动半轴,也就是前文所提中央脊管式车架两侧伸出的“小爪子”。摆动半轴以脊管为中心分左右两部分,又叫左、右摆动半轴,均独立连接在中央脊骨梁上,因此全部车轮都是驱动轮。
摆动半轴以6×6车型为例,前桥左、右摆动半轴通过扭力杆和筒式减震器与中央脊骨相连,中、后桥左、右摆动半轴通过钢板弹簧与中央脊骨相连,使得左右半轴本身就是一根超长行程的悬挂摆臂,无论车辆处于何种角度,车轮一般都会紧贴地面。行驶中,以脊管为中心点,每个车轮根据道路路面状况独立上下摆动以调整上下运动姿态,实现全轮独立悬架,如同一只蜘蛛的六条腿在运动,在通过台阶、壕沟、扭曲路面时得心应手。由于左右半轴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受上方悬挂的推力,轻载时半轴角度基本处于下止点,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内八字。只有装载一定货物,给悬挂施加压力,半轴就会恢复水平状态。
无论何种姿势,轮胎紧贴地面这种驱动形式的优点非常突出,即便只有一个车轮不离地,也有驱动力。尤其在越野和泥泞路面及雨雪天道路易滑的情况下,还可有效防止车辆打滑。
四、享誉世界
凭借独特的性能,太脱拉卡车是国际上非常受欢迎的车型,除我国、苏联及苏东集团各成员国外,以色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诸国也有数量不等的进口。由于太脱拉车系越野超强的特性,很多国家将太脱拉卡车改装为军用特种车辆,如印度军方将太脱拉T型作为多型地对地、岸对舰、地对空导弹的底盘。
印度采用T型底盘的反舰导弹太脱拉与我国很有渊源,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进口太脱拉系列产品,这一过程持续到现在,期间国内有关厂家先后对太脱拉T型、T型、T型卡车进行了仿制,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还与太脱拉公司合作生产T系列产品。
谈到太脱拉系列产品仿制工作,不能不提长征汽车制造厂。该厂前身是隶属北京市公安局的新都机械厂,始建于年。年搬迁至邢台市,更名为长征汽车制造厂。
年10月,长征汽车制造厂以太脱拉T型为原型,仿制出第一辆XD型5吨越野汽车,这种车搭载12V气冷发动机,采用典型的太脱拉底盘结构,后又仿制成XD型重型卡车。在当年中国汽车行业“缺重少轻”的情况下,这两个车型有效承担起了重型设备的运输、牵引任务。据记载,这两型车在军用、民用都有,不过产量很少。
CZ型年,长征汽车制造厂在仿制太脱拉T型的基础上,生产了CZ型国产重型卡车。CZ型基本结构与原装T型相同,只是为方便制造,驾驶室工艺有所简化,采用直线型设计,显得方方正正、有角有棱,而其它方面都是直接仿造,在技术及结构上与原型接近或持平。
CZ型上世纪70年代,我国进口了太脱拉T型卡车及相关资料,随后长征汽车制造厂以T型为蓝本,生产出CZ型重型卡车,由于有相关技术资料做依托,制造工艺有所提高,整车显得圆润精致,颇有几分“太脱拉范”。CZ型、CZ型的生产一直持续到年,两种卡车共生产了余辆。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据史料记载,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公司经过协商,达成向中方转让太脱拉T型制造技术的协议,以SKD方式(半散装件),由河北长征汽车制造厂组装太脱拉T型及二类底盘。年中方开始与太脱拉公司合作生产太脱拉T型“长征太脱拉”。年取得T型底盘制造技术,开始国产化生产。年完成“七五”技术改造,达到了年产太脱拉T型底盘0辆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的长征汽车制造厂但总的来讲,长征汽车制造厂发展并不顺利,有多种原因影响,发展跌宕起伏,隶属关系几经变更,陷入困境。年,长征汽车厂破产退场。但“长征太脱拉”以其独特的结构,一直是水利工程、矿山油田、重工企业所钟爱的车型。后来该厂又重启。年,在东风集团支持下,长征汽车与太脱拉公司签订协议,引进太脱拉公司新技术,年推出国六版4×4、6×6、8×8长征太脱拉越野重卡。年10月又推出凤凰C5牵引车。新车型除具备太脱拉卡车的所有特色外,各方面性能有了全面提升,彰显了新长征的品质和实力。(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