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新区发布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也透露出高新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亮点!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高新区战略定位方面,按照新时代国家赋予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使命和新定位,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打造“三区一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集聚区、全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样板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到年,园区总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4.5%,力争“四新”经济企业突破家,新经济领域创新平台突破个。
主要目标方面,展望年,南昌高新区将在全国高新区、全省开发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现代化新高新基本建成。“十四五”时期,南昌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五个走前列、两个作表率、两个立标杆、挺进二十强”。
深度融入国家及省市创新战略布局。以融入国家及省市创新战略布局为牵引,重点建设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联合打造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高标准建设中国(南昌)科学岛,充分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潜能。
携手共建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按照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方案,联合赣江新区、小蓝经开区,协同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鼓励区内企业与赣江新区、小蓝经开区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搭建产业生态链协作平台、模式创新平台、全产业链合作平台,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物联未来港等在我区设立实验室、技术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区内技术、成果、服务等向赣江新区、小蓝经开区输出,鼓励航空科创城、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欧菲光中央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
联合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航空科创城、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欧菲光中央研究院等为重点,联合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物联未来港等,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科技创新载体。
对接G60科创走廊和粤港澳科创走廊,深化与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合作,着力引进G60创新资源,加强与大湾区发展规划、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规划、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规划对接
高标准建设中国(南昌)科学岛。将中国(南昌)科学岛作为“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引爆点,依托瑶湖岛6平方公里区域,对标世界一流科学岛,规划建设集科技创新、科技产业、科技服务于一体,全省领先、中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科学岛。
持续集聚重量级科技设施。围绕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顶尖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一批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高质量创新服务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大科技行动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前沿布局,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主导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等国内外重大科学计划。加强高校院所基础研究,开展信息技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材料科学等前沿产业领域基础研究,努力形成基础性、源头性、体系性、累积性和衍生性创新成果。
增强高端科技承载功能。突出前沿技术研发、高端创业孵化、高端商住配套核心功能,努力将中国(南昌)科学岛打造成为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吸引国内外知名院校和龙头企业在中国(南昌)科学岛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和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建立健全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深度合作交流的渠道,打造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技术转移交易网络。
优化“一带一岛一园三城”创新布局
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示意图
围绕优化全区科技资源空间布局,加快创新区域体系建设,打造创新载体互联互动、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科创区域布局。
一带,即西起艾溪湖北路、连接天祥大道、东至鲤鱼洲的科技创新带。依托艾溪湖北路、地铁4号线、天祥大道、鲤鱼洲公路等交通主干线,加强东西向主要平台载体及要素联系,完善科研机构、教育、医疗、居住、商务等设施配套,集聚高质量、高密度的科创人才要素,形成集创新科研、生产应用、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科创要素集聚带。
一岛,即中国(南昌)科学岛。依托瑶湖岛6平方公里区域,充分对标世界一流科技城,打造一批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研发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等,规划建设一座科技创新引领、科技产业聚集、科技服务并举的科学岛,打造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的核心承载区。
一园,即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依托高新、立足南昌、辐射全省,突出省、市、区三级共建,按照“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宜创宜业宜居”的理念,构建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技术服务及人才集聚为一体的开放性、创新性产业园,力争成为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三城,即大学科技城、航空科创城、鲤鱼洲现代科创城。大学科技城充分利用引进落户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西安交大快速制造中心、中科院微系统所智慧水务研究院、北京师大脑调控认知和增强中心等平台,建设一个集大院大所研发、孵化、服务、资源融合一体的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聚福地,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以及政校企、民学投合作的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航空科创城重点完善与教练机、无人机、高端公务机、大飞机零部件生产相配套的研发体系,建成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高地;鲤鱼洲现代科创城重点建设以生态为基底的集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居住养生、旅游展示为一体的独具鄱阳湖特色的科技创新之城。
大力开展“名校名院名所名企”引进行动,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努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层次结构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与大院大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孵化载体、培育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重点项目包括总投资0亿元鄱阳湖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项目;总投资亿元中国(南昌)科学岛项目;总投资亿元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项目;航空科创城项目;总投资.36亿元南昌高新未来科技园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三六零科技创新总部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项目;总投资4.9亿元南昌大学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项目;总投资3亿元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项目;大科学装置项目;总投资50亿元航空产业研发创业平台项目;总投资5亿元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等。
全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坚持引才、育才、留才并重,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到年,力争吸引10万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南昌高新区创新创业。集聚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项目个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0名以上。
力争“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构建专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全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鼓励企业根据转型升级需求,主动承接和转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
聚焦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和医药健康、新材料“2+2”战略性主导产业,在“延链、强链、壮链、补链”上持续发力,推动形成一批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到年,力争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
打造国内领先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以南昌航空城建设为依托,抢抓国产民机大发展的重大历史契机,尤其是中国商飞国产大飞机产能及洪都集团军民融合的战略布局,推动研发、制造、维修、运营全链条发展,努力建成国内重要的航空研发制造中心和国产民机创新示范基地、航空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飞行器维修交易基地、通航运营管理服务基地、航空人才综合培训基地。到年,力争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并通过8年左右的时间,把航空产业培育成为千亿产业。
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方向,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聚焦“芯屏端网”(芯片、新型显示屏、智能终端、互联网)、“机智灵光”(5G、移动智能终端、VR灵境技术、LED光照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基础产业,全力打造千亿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市打造“中国智造新城”的排头兵。到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全力打造昌东品质消费新高地
立足作为南昌“东大门”的区位优势,顺应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全面吸纳周边消费客群,提升休闲购物消费体验,塑造区域品质消费新高地。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聚焦商贸服务、夜经济、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消费向多样化升级。
升级完善商贸服务配套。以艾溪湖西岸产业逐步“退二进三”、昌东镇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瑶湖岛总部经济区建设、航空城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快速推进为契机,构建覆盖全区的商贸服务网络和板块,加快形成“三圈、一带、一廊”商贸发展新格局,即紫阳大道、艾溪湖北路、火炬大街三大商圈、昌东大道“楼宇总部经济带”、高新大道“汽车体验消费长廊”。
以产业发展配套和居民生活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集购物、商业、居住、办公与星级宾馆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重点推进瑶湖东商业综合体、紫阳大道(奥体)商业综合体、太子殿商业综合体、宝龙(金地)商业综合体、赣电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建设集中式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引进体验式、连锁型消费业态,引导和扶持商业主体对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农贸市场,重点推进滁槎老街、水产品大市场、绿地缤纷城、盈辉邻里中心、欧菲未来城邻里中心、高新大道高端品牌连锁4S店等商贸项目打造。
进一步促进夜经济发展。以打造“魅力高新·不夜之城”为目标,以昌东镇、艾溪湖管理处等镇(处)为重点,建设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街区,打造风格各异适合夜间消费的“零售网点”、深夜食堂和地摊经济,加快形成与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相匹配的夜间经济体系。以夜间滨湖休闲游玩为主题,依托艾溪湖湿地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南塘湖创新公园、鱼尾洲湿地公园等优质滨湖资源,打造“夜游高新”品牌。以美食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主题,进一步提升阳门里、瑶湖里、艾溪里、新城吾悦夜间集市等夜市街区和地摊商圈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打造成为全区品尝美味佳肴和夜间娱乐消费的地标性集聚地,使夜间购物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建立城东夜间消费新地标。
积极推动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注重把“文化元素”融入产业转型、产品创意、产业提升的各个方面,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具有南昌高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重点推动大学科技城文创走廊、糖果盒文化与创意产业创新园、雅言人文化教育创意产业园、凤凰仓艺术PAKE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效应。以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大力招引数字化、科技化文化产业,增强新经济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现文化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影视等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内容产品。
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业态。着眼于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消费新业态,大力推动信息消费、线上服务需求、远程办公、在线展览展示发展,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热点。
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推广5G商用、VR等智能产品,推动音视频大数据处理、全媒体智能播控、超高清视频制播等平台建设。拓展线上服务需求,围绕生鲜、餐饮、农产品、日用品等领域,推动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和智能售货机、无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推广远程办公,顺应在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需求,鼓励发展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远程办公新模式。创新在线展览展示,结合5G互动直播,加快VR/AR技术应用,拓展网上“云游”文创园区、美书馆等,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
云巴对接地铁1、3、4东延线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高标准规划实施一批信息、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布局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超前谋划、主动布局,到年,基本建成物联感知、高速连接、智能决策、绿色安全、服务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打造地下有地铁、地上有公交、天上有云巴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瑶湖机场建设和运营步伐、畅通对外交通网络,将现有的沿江快速路东延至鲤鱼洲片区,整体上形成一条连续的沿江快速通道,并与市域交通规划中的环鄱阳湖文化大道相连接,构成串接多组团、多功能的城市快速交通廊道。策应振兴“千年赣鄱黄金水道”的战略部署,在赣江南支以南、杨家滩电排站以西建设滁槎水运码头(航空城码头),满足大飞机运输需要。
完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大力推动轨道1、3、4线东延,推进艾溪湖隧道、昌东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比亚迪“云中巴士”项目建设,与轨道1、3、4线实现无缝对接。对航空城大道、天祥大道、大型企事业单位周边支路等交通设施存在短板的地带,加快路网建设,保障产业园区和居民的内外交通需求。针对南昌飞行大会等特殊集会,大力推进航空西路北延、毛江路、毛江口规划一路、公园路、航空城规划二路和航空西路等市政道路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对瑶湖以东片区及鲤鱼洲片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完善道路网骨架,提高组团内部及至市中心的交通可达性。
提高出行品质和效率。结合高铁站、地铁换乘站等,打造层级多样、运行高效的客运枢纽系统,实现与南昌站、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的快速连接。加紧建设南昌城东客运站,使其成为重要的出城通道以及旅客集散的交通枢纽。将轨道站点与周边主要建筑地下开发空间相互连通,形成融合步行交通、轨道交通系统和地下商业开发空间的地下空间步行系统,满足站点周边步行需求、轨道交通换乘需求。优化慢行空间布局,建设拓展慢行交通系统。
畅通对外交通网络。积极配合推进昌景黄、昌九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过境高铁零的突破,有效衔接沪昆、京九两条高铁路线,实现至景德镇、上饶等半小时通达,至九江、黄山等1小时通达。采用路堤结合的形式,将现有的沿江快速路东延至鲤鱼洲片区,整体上形成一条连续的沿江快速通道,并与市域交通规划中的环鄱阳湖文化大道相连接,构成串接多组团、多功能的城市快速交通廊道。
构筑“三区七组团”城市格局
建设现代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对标国际一流科技园,统筹推进“科技、产业、生态、城市、人文”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努力把南昌高新区建设成为宜创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优化整体空间布局。按照“全域统筹、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创新布局和生态布局,推动形成功能定位明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空间布局。
南昌高新区整体空间布局示意图
构筑“三区七组团”城市格局。以艾溪湖、瑶湖、鄱阳湖为依托,引导人口与产业集聚,以轴带面推动组团发展,不断增强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区。即艾溪湖产城融合区、瑶湖产业引领区、鄱阳湖生态示范区。其中,艾溪湖产城融合区,西至青山湖大道、南至高新区边界、北至赣江南支、东至瑶湖西大道,为环艾溪湖周边的建成区,城市功能以居住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为主,产业以绿色、环保的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总部办公、新材料为主;瑶湖产业引领区,西至瑶湖西大道、南至高新区边界、北至赣江南支、东至焦头河,为高新区产业引领区,产业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装备为主;鄱阳湖生态示范区,主要涉及昌东片区及鲤鱼洲管理处(原五星农场),以智慧农业为品牌,以创意研发、智慧产业为引擎,融合研发办公、商业服务、居住养老、旅游展览、乡村旅游功能为一体。
七组团包括艾溪湖东岸组团、艾溪湖西岸组团、高校园组团、瑶湖北岸组团、麻丘(航空城)组团、五星组团、高新区-进贤“飞地经济”组团。其中,艾溪湖东岸组团依托艾溪湖湿地公园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布局发展LED、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艾溪湖西岸组团重点布局发展总部经济及金融、商贸、研发、创新创业、创意、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高档住宅;高校园组团发挥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外语外贸学院等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重点布局发展以高校园区为主的科研、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瑶湖北岸组团重点布局发展以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麻丘(航空城)组团充分发挥产业和生态优势,重点打造集航空工业产品研发与制造、航空通用运营与服务、航空博览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麻丘风情小镇的承载力、辐射力、影响力;五星组团以“旅游胜地、候鸟天堂、科创智谷”为主要定位,高标准建设五星白鹤小镇,打造融合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国际白鹤观鸟以及生态科研等为一体的国际观鸟旅居小镇;高新区-进贤“飞地经济”组团重点引进PCB相关产业项目,承载电镀、精密结构件等产业项目转移升级,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服务基地。
南昌高新区生态空间布局示意图
打造“两廊三心”生态格局。充分发挥“一江相临、四湖相间”的独特生态优势,大力推进湿地公园以及环湖绿道建设,推动形成人水相依、城水相融的生态格局。
两廊即鄱阳湖临湖生态走廊、赣江南支生态走廊。通过景观重塑、生态修复、功能提升等策略,建立和完善水清岸绿、滨水宜居的安全生态水系循环系统,打造集防洪排涝、生态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景观带,加强与赣江北支的联防联控,推动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长廊。
三心即瑶湖生态绿心、艾溪湖-鱼尾洲生态绿心、南塘湖生态绿心。瑶湖生态绿心以瑶湖森林公园为主线,北瑶湖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建设以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航空科技为主题的工业景观;中瑶湖强化湖与城对话,突出湖心岛城市形象,打造生态绿化环境;南瑶湖重点体现人与自然融合,打造水上娱乐度假设施。艾溪湖-鱼尾洲生态绿心以艾溪湖湿地公园、鱼尾洲湿地公园为生态核心,重点将其打造成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蓄洪防涝抗旱、科普教育、户外运动、休闲观光等功能有机结合的生态型公益性绿地系统。南塘湖生态绿心重点通过渠道改造、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途径,全面改善南塘湖水系水环境,打造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公共空间。
十四五城市建设项目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统筹优化全区功能布局,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注重功能修补、城市更新、特色彰显,力争城市功能与品质在全市“创特色、争一流”。
科学规划发展空间。深入对接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统筹、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思路,高质量编制《南昌高新区空间战略规划》,争取将瑶湖岛、军民融合产业园、焦头河以东、鲤鱼洲等区域纳入城市建设区,为未来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园区规划理念,开展综合交通、轨道线网、消防救援、城市色彩、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系统编制各片区规划,做好城市天际线规划设计。进一步梳理重要空间节点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明确不同区块的服务功能定位,做好生活服务配套规划。
稳步推进重点版块开发与建设。突出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航空城区域路网结构,补充义务教育普及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短板,全力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国内一流的航空城。结合中国(南昌)科学岛的开发,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科技、金融、商贸、博览、文化、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打造全国领先、中部一流、功能完善、配套健全、环境优美的新坐标。结合地铁1、3、4号线建设,加速推进沿线功能配套项目建设,搭建商务楼宇、星级酒店、购物中心、高档品牌专营店等高端商务商贸载体,规划建设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打造地铁经济产业带。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道路、给排水、供气、供电、弱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建设,着力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力。以新力、宝龙、九方等地产合作项目为抓手,加快高档生活社区、国际人才社区、大型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写字楼、优质中小学、医院等功能性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有机结合。
结合高新区“城市大脑”建设,充分运用5G+VR、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廊道。按照打造“两廊三心”生态格局的要求,确定生态廊道建设范围,在“一江四湖”、交通要道等沿线区域建设一批防护林、景观带,预留好艾溪湖、瑶湖、鄱阳湖生态空间。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两侧保护空间为带,串起沿线的绿地、水面和基本农田,营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林带。
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提升艾溪湖湿地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的功能和品位,继续完善鱼尾洲公园、南塘湖创新公园、天子河公园等的建设。先行启动航空公园、天鹅湖公园、芦沙河河滨绿地、毛江口河滨绿地建设,后续启动瑶湖水上公园、特色公园等生态公园建设,将环瑶湖建成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系列公园群。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推进五星白鹤小镇建设,以白鹤保护为中心,利用现有候鸟栖息点,打造候鸟栖息核心保护区和拓展区,统筹建设白鹤救护中心,实现人与鸟和谐共生。
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北区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启动南区集中供热系统建设,为航空城提供集中供暖。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多所新学校建设
把提升全区人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年,基本形成“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义务教育网点布局。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艾溪湖第一小学扩建、昌东一中改扩建、航空一中、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以及高新区第三、四、五、六、七中等项目建设,满足城镇新增人员和进城居住人员的教育需求。继续化解大班额问题,全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亲、随迁就读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着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到年,确保全区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保持%。
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新建或改建一批普通高中,加快积极推进江西师范大学附属高中等项目落地建设。实施“引进名校本土化”工程,鼓励引进清华附中等国内外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适度建设高品质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教育品牌。到年,力争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支持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外语外贸学院等建设,依托高校资源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加大对江西科技学院等民办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学校,培育一批优质民办学校。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和干预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加大教师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急需紧缺教师“多点施教”。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完善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麻丘及白鹤小镇十四五规划范畴
提升麻丘航空综合服务特色小镇建设水平。发挥作为南昌“东大门”的优势,结合自身禀赋优势,承接和服务好省市区布局的重大项目,高标准推进集镇提升改造,打造集环境优美、商旅休闲、品质住宅、高端培训为一体的航空综合服务特色小镇。
打造城东靓丽名片。充分利用麻丘镇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瑶湖八景等旅游资源,让现代生态科技新城和秀美乡村在麻丘镇得到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现代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及农业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依托滨湖景观、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以厚溪村、南岗村为试点,开发田园综合体、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民俗展览、户外运动、养生养老等休闲度假产品,发展水系旅游,着力打造南昌近郊休闲旅游后花园,留下老麻丘的记忆和乡愁,展现现代麻丘形象。协调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提升麻丘镇的知名度,将之打造成为麻丘的新名片。
提升集镇城市品位和功能。以航空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充分依托奥特莱斯、绿地未来城等项目,完善航空城商业服务配套,结合紫阳大道两侧房屋拆迁,启动紫阳东大道以北区域的航空配套产业开发,引进一批高档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商务酒店、综合商贸市场、文化休闲广场等配套项目和产业。依托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的超高人气,规划打造城东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休闲购物中心,建设大型停车场,为周边的游客提供餐饮、休闲、住宿、旅游等一条龙服务。引进一批商贸服务配套产业,引进专业团队,把麻丘粮库、南岗太极观(许逊)、小游园打造成一批特色网红打卡点,让游客和旅客休闲或小憩之余在麻丘驻足。对麻丘商贸城原有的房屋、道路、市场等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在厚浦街和商贸城建设特色鲜明的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夜市经济,提升麻丘镇的城市建设品位。
打造城东物流集散中心。以地铁1号线东延和高铁东站、瑶湖云巴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麻丘镇南昌东大门的交通区位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在麻丘镇四干渠以南,抚河以南区域,规划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运输产业,努力将麻丘镇打造成为城东的大型物流集散中心。
建设南昌城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依托武溪萝卜批发市场的超高人气和悠久历史,利用靠近高铁东站的交通优势,结合麻丘镇滨湖的区位,在麻丘南部与青山湖区接壤地带,建设南昌城东农副产品市场,将麻丘的金凤萝卜、莲藕及鄱阳湖周边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上与线下销售,将其打造成为城东片区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集散市场,为南昌市民和周边居民供应新鲜、时令、生态的有机农产品。
五星白鹤小镇规划布局示意图
以五星垦殖场为主体,建设高品质国际观鸟胜地,讲好“五星知青故事”,打造国际知名的白鹤保护与科研交流基地、鄱湖区域知青文化与观鸟体验目的地、地区性科创智慧与田园旅居示范样板。建设国际知名的白鹤保护与科研交流基地、打造鄱湖区域知青文化与观鸟体验目的地、构筑地区性科创智慧与田园旅居示范样板。
来源:观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