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可谓是中国实体制造业的浓缩精华,且与当下市场选股审美高度匹配。
本刊特约作者李斌/文
年初至今,高景气赛道的龙头公司已经兑现了显著涨幅,预期回报有所下降。在这一背景下,市值下沉“翻石头”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认可的选股思路。而这和国家层面定义的“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高度重合。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意味着,从工信部在年最早提出“专精特新”开始,经历了多年的探索、研究、前期准备,这一概念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
专,即专业化;精,即精细化;特,即特色化;新,即创新能力强。“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且企业规模需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因此一般为中小工业企业。
自年起,工信部以“专精特新”为导向牵头汇总了共计3批“小巨人”和5批“单项冠军”,共计家制造业企业,包含家A股上市公司。这是国家层面对中国制造业的一次全面“摸底”。年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安排亿元以上,支持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而这可能只是一轮政策红利的起点。
根据申报标准的不同,工信部牵头的两份名单各有侧重。所谓“小巨人”,是指未来3-5年的高景气赛道中,已经崭露头角的明星公司,其当下的营收规模尚小,但潜力巨大。所谓“单项冠军”,是指在特定制造业细分赛道中,经过长期深耕、激烈竞争后,最终成为龙头的企业,其市占率要求全球前三,但对其所处赛道是否朝阳没有具体要求。两份名单的结合,即立足当下,也放眼未来,可谓是中国实体制造业的浓缩精华。
申万宏源认为,“专精特新”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趋势占优、业绩与估值匹配度高,且与当下市场选股审美高度匹配,其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政策红利
“专精特新”一词最早来源于年7月,由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下一步政策重点是要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减负长效机制,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即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首个专门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文件。主要的目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政策目标在于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促进其在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得到提升发展。此后,工信部在-年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年年初,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主要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二是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另外,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强国际合作等,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专精特新,并将之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
中金公司表示,中国的产业升级趋势,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搭建了“时代舞台”。
参照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国制造业借助大内需市场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会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之路。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逐步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的状态逐步走出产业升级的道路,市场对此也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相对更明确的认知过程。无论是实体经济中的贸易专业化系数所反映的产业比较优势变迁,还是资本市场呈现的新经济跑赢老经济,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结构性牛市,都是中国产业升级的良好例证。
而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小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因为中小企业占国内GDP比重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许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也是从中小企业成长而来,借助优惠政策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四大优势同样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制造业近40年来在改革开放基础上切合内需发展、从低附加值行业起步逐步实现结构升级,并延伸至中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到目前总工业产值占全球约30%,其中约70%满足内需,是基于大市场、全产业链、大基建及人才红利四大产业优势。这些优势是内生的,其中最根本的是“大市场”并与其他几个优势相辅相成,大部分发达及发展中经济体并不全部具备,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备独特地位。
一是单一大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需求空间是中国各类产业发展的温床,是各类制造业依托发展第一大优势。中国在大力投资扩产能、打工业基础的阶段,各类与投资相关的原材料、资本品等需求量及占全球的比例达到空前的规模及水平;当中国逐步转型到内需与消费驱动的阶段,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并且可能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市场。
二是大、长、全的产业链。中国上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也是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一大优势。其他相对小的经济体如新兴经济体及部分总规模不大的发达经济体并不具备这一优势。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整机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动力电池更是如此,从上游的材料到中游电机电控等部件,以及下游需求,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实现一个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全产业链的覆盖将缩小企业的采购和物流成本,也将缩短对需求及技术变化的响应时间,而这种全产业链的覆盖是以大市场需求为基础的,这种优势较多新兴经济体及规模偏小的发达经济体并不具备。
三是大基建。大市场支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支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中国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形成的两个“超级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硬件方面,中国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优势仍在不断提升。截至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8万公里,约占到全球高铁网的七成。软件方面,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网民规模已高达9.83亿人。年11月,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后,年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年底5G用户数已达1.6亿,约占全球90%。上述两个“超级网络”也使得中国在物流效率和线上渠道等方面具有其他市场不具备的优势,不仅帮助降低企业人流、物流成本,提高效率,而且也会配合衍生新的商业模式,使得中国在一些新商业模式上的探索领先全球。
四是人才红利。尽管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国在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有所下降,但中国的人才储备和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正在使其从传统的“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人才储备上,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人数约为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73万人。中国每年在美国留学的人数达到37万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可能已突破万人。研发投入上,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科研投入以亿美元排在第二,占比26.3%。数量绝对领先的高质量工程师群体及高学历毕业生群体,使得中国“高知识含量的劳动力”继续具备成本优势,降低了中国的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也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升级、走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奠定基础。
认定标准
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基本条件主要是连续经营3年以上,属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外还有以下条件。
首先是专业、专注,包括:专注特定细分领域: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本企业营业收入的70%以上;产品专业强: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3位;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或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
其次是精细管理: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生产执行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或是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
再次是特色:从事特定细分市场,重点领域为《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创新的要求则包括:专利: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下同)两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及以上;研发机构: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信息化: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小巨人则是指:截至上年末的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分类条件包括:营收在1亿元及以上,且近两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不低于3%。营收万元至1亿元,且近两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不低于6%。营收不足万元,同时满足近两年内新增股权融资额(实缴)万元以上,且研发投入经费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50%以上。
政策意义
招商证券认为,政策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引导中小企业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素质。
招商证券表示,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年,由于“四万亿”政策的后续效应,基建、地产的上游传统领域企业快速增加。而年宏观经济环境转头向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变差,很多企业难以存活。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引导中小企业向创新领域发展。
此后,“专精特新”一词也常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出现。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目标。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的培育梯次。
招商证券表示,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已经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小企业培育梯次,“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均是重要一环。
当前,中国约有万家中小企业,11.3万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4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单项冠军企业。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透露,“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培育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0家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坚持扩大开放,不断出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不懈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门就支持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提出一系列举措;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小企业应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
招商证券认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的作用在于:(1)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减少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2)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3)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差异化成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
四是服务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重点领域中提出,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同时,7·30政治局会议也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可见,当前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的上升至制造业强链补链的高度。
公司特点
招商证券根据多角度验证筛选,当前,共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经在A股上市,占全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6.5%: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37家上市公司,A股上市的企业占比14.9%;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家上市公司,完成A股上市的企业占比9.3%;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家上市公司,完成A股上市的企业占比4.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主板上市91家(28.5%),创业板上市家(42%),科创板上市94家(29.5%)。
招商证券从市值、估值、成长性、创新性、盈利能力五个维度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画像,并与其他指数对比。整体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特点是: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长、高盈利、创新能力强。
从市值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亿元以下的小市值区间,共计家(74%)。具体来看,0-30亿元区间66家(20.7%),30亿-50亿元区间82家(25.7%),50亿-亿元区间88家(27.6%),亿-亿元区间48家(15%),亿-亿元30家(9.4%),亿元以上5家(1.6%)。
从行业来看,家“小巨人”企业所属中信一级行业主要为机械(81)、基础化工(51)、医药(39)、电子(36)、电新(23)、计算机(20)行业。所属中信三级行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专用机械(32)、仪器仪表Ⅲ(17)、医疗器械(15)、汽车零部件Ⅲ(15)、其他化学制品Ⅲ(14)、生物医药(10)、集成电路(9)、行业应用软件(9)、其他军工Ⅲ(8)。
从业绩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具有业绩增速高,盈利能力强,研发支出大的明显特点。
专精特新“小巨人”核心业务单一,往往处于某些利基市场,但是往往是“卡脖子”关键环节,且在细分市场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根据招商证券的统计,过去三年,“小巨人”企业ROE均值为11.55%,略高于沪深指数(11.50%),同时高于创业板指(10.72%)、中证指数(6.93%)、中证0指数(5.27%)。
过去三年,“小巨人”企业毛利率均值为33.36%,远高于创业板指(27.80%)、沪深指数(19.22%)、中证指数(18.34%)和中证0指数(19.48%)。
“小巨人”企业成长性高,近三年营收增速均值为19.92%,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值为28.22%。同期相比,“小巨人”企业的营收增速是创业板指增速的两倍(9.95%),远高于沪深(8.09%)、中证(6.31%)、中证0(7.54%)指数。近三年“小巨人”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值为沪深的5.13倍,也远高于其他指数。
“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突出。过去三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均值为5.25%,比同期创业板指(4.05%)高出1.2%,同时也远高于中证0(2.08%)、中证(1.68%)、沪深(1.19%)指数。
从研发成果来看,平均每家“小巨人”企业拥有专利量个,低于其他指数成分股专利量均值,主要的原因是“小巨人”企业的司龄相对较小。
从估值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估值略高于创业板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PE-TTM(整体法)为63.75,高于创业板指数57.86和其他指数。
从市场表现来看,年6月以来,“小巨人”组合年化收益率高达36.8%。
招商证券将家A股上市“小巨人”企业做一个组合。由于这些企业近两年上市居多,采用季度调仓的方法,上市满3个月则在调仓时纳入组合。由于年6月第一批“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因此组合从年6月底开始计算收益,组合采用等权重方式。
自年6月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公布以来,“小巨人”组合收益率为96.5%,相对沪深的超额收益率为70%,年以来涨幅30.7%。年6月以来年化收益率为36.8%,年化波动率为23.4%,夏普比率为1.51,最大回撤为23.14%。
投资思路
招商证券表示,尽管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是细分领域龙头,但是部分企业仍然不够成熟,可能的原因包括:产品不够成熟,尚不能完成对海外龙头的替代;所处行业过于前沿,需求端尚未爆发,盈利模式尚不清晰;部分公司仅能服务于政府部门,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等。这些公司的普遍特征是收入规模尚小,且增速不稳定。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仍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招商证券提供以下三条选股思路。
一是卡位强链补链关键环节,国内份额提升型。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周期上行期,一系列的科技变革正在孕育之中,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G2大国关系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路径,也是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之选。中国卡脖子的重点集中在上游的材料设备以及半导体、软件、数据库等产业链。
国内份额提升型企业往往经历“产品研发成功—产品通过核心客户认证—量产(营收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明显提升”的过程。企业前期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研发出产品,然后再花3-4年甚至更长时间改进产品从而获得核心客户的认证。通过认证则意味着企业产品研发成功,打入产业链。此后,公司的产品可以开始规模化量产,从而营收规模出现大幅增长。随着公司产品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得到明显提升。这类企业完成国内份额的替代之后,还有可能通过价格、供应链、技术等优势,完成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提升,成为第二类全球份额提升型企业。
二是进军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全球份额提升型。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中国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不仅要补齐短板,还要锻造长板,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本次7·30政治局会议中,专精特新企业也与强链补链联系较强。
全球份额提升型企业往往出现在中国的优势产业中,如通信、电力设备、光伏、高铁等行业。此外,某些细分领域在全球往往被一两家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实现国产替代之后,开始在海外市场对原本的垄断企业发起进攻,占领其原本的市场,从而从国内份额提升型公司转变为全球份额提升型,也就是德国提出的“隐形冠军”。全球份额提升型企业的特征是业绩快速增长,海外营收占比逐年提升,实现在全球的份额扩张之后,其业绩的稳定性将强于单一市场企业。
三是受益于新技术新趋势,赛道起飞型。
投资于赛道起飞型公司的本质是赛道投资,关键在于选择赛道。当赛道起飞时,在龙一的示范效应和赚钱效应下,投资者会更加相信其他赛道标的的投资逻辑,从而形成板块的合力进一步增强赚钱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时,即使有些企业业务存在一定的瑕疵,也会在类比效应下加速上涨。因此,投资赛道起飞型公司的关键在于选择赛道。
招商证券认为,一般而言,一个中期较好的赛道应该具备四个基本要素——故事、业绩、共识、标的。
故事:确定的产业趋势(BlueprintsforIndustry),一个确定的产业趋势是指某一个产品、技术、模式在当前具有较低的渗透率,但是在当前有足够强的逻辑和证据表明渗透率会在未来2-5年快速提升,可以在当下清晰勾勒出产业发展的蓝图,则投资者会以渗透率90%以上的盈利预期对股票进行定价。
业绩:将要/正在爆发的业绩(EPSJumping),产业趋势太多了,但是投资者只关心在短期就能释放业绩的,说一千道一万,业绩还得逐季看,如果这个季度业绩不能爆发,那就等下一个季度再看,大部分投资者不愿意为一个美好的故事提前哪怕一分钟买入。
共识:分析师的深度推荐和美好的技术图形(Analys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