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鸡的麦李西沟到位于东郊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陕汽已经走过了五十年,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陕汽经历了三次创业、转型、危机,却从未后退,一代代陕汽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如今的陕汽已经进入行业梯队。从年研发出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SX,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到第二代奥龙系列车型,第三代德龙系列车型,再到第四代新能源车型,第五代德龙系列车型。这50年间,陕汽为用户们带来了许多经典车型,为我国国防事业以及物流运输行业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年正值陕汽建厂50周年,在50周年厂庆上,陕汽也展出了从建厂至今的多款代表产品,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给力产品?第一代车型上世纪6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国产卡车少之又少,军用重型越野卡车更是一片空白。为了生产军用重卡,陕汽应运而生。“应军而生”注定了早期陕汽的产品以军车为主。因此,陕汽的第一代车型均为军车。年12月26日第一批“延安牌”SX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重型越野军车。之后,在SX的基础上衍生出来很多军车车型。这些军车在之后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也立下了卓越战功,当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在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战场,大雨磅礴,很多道路被冲垮,我军所用德国本茨车也身陷泥潭,而延安SX用它强大的越野能力和通过性承担了主要运输任务,因此也被战士们称为“英雄战车”。应军而生,伴军而强,从年建厂到如今,五十年间陕汽研发生产了一批又一批品质可靠的军车,并且成为行业内唯一五次参加阅兵仪式的重型军车生产基地。由于军车大都涉密,在这里我们也就不过多介绍了。第二代车型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民用汽车需求量逐步增大。陕汽也开始逐步从专做军用车逐步转型为军用民品两手抓,开始了民品的生产。年,陕汽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公司“91系列”重型制造技术,通过多种轴距不同组合,形成了多种车型,开辟了我国重卡的新时代。这也就是陕汽的第二代产品:奥龙系列。直到现在,奥龙系列也是很多卡车人心中难忘的经典车型。奥龙6x4牵引车,在斯太尔重卡的技术上,不断进行改进优化。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公路开始实行计重收费,奥龙系列牵引车也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整车自重,在当时计重收费大环境下,满足了用户的用车需求。斯太尔的技术,外加陕汽的军车品质,使得其工程车一直以皮实耐用,品质可靠享有盛誉。在第二代产品中,陕汽的自卸车就已经覆盖了城建渣土运输、矿用工程、公路运输、重载运输等领域,吸粉无数。除了奥龙系列,陕汽二代产品中还包括其子公司陕汽商用车的轩德6系车型以陕汽通力旗下的自卸车。第三代车型进入新千年之后,陕汽和德国MAN公司进行全面技术合作,在引用德国MAN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年9月19日,陕汽德龙F批量下线。陕汽的第三代产品也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在主打工程车产品时期,陕汽推出了包括基础建设、桥梁检测、公路运输等细分领域车型。而且,凭借优异的品质、可靠的底盘等优势,一直在自卸车市场保持着不错的销量。然而,挑战再一次来临,转型迫在眉睫。随着国内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高效物流运输车辆需求不断增长,陕汽也审时度势,根据商用车市场变化,从之前主做工程车转型为主做牵引车。年12月,陕汽X牵引车正式上市,经过不断的研发生产,X自卸车、载货车、L也相继上市,形成了完备的陕汽全系产品型谱,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第四代车型随着城市污染、环境治理工作的日益艰巨,国家也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陕汽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车辆。这款车是国内首款8x4重型油电混合动力搅拌车,纯电+混动模式,用户可根据工况自由切换工作模式,解决了电动卡车续航短的问题。第五代车型随着物流用车趋于高端化,以及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国内商用车也从实用主义开始迈向高端,对标进口品牌。陕汽的系列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研发生产,作为升级换代产品,系列还未上市就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