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装置,约占到飞机整机价值量的20%~30%。
全球航空发动机主要分为涡扇发动机、涡喷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涡浆发动机四类,其中涡扇发动机是目前最为核心的航空发动机。
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俄、英、中等少数几个国家,民用领域则由美、英两国垄断,技术工艺门槛较高。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历经“引进—仿制—自主研发”,目前已全面进入涡扇阶段。
资料来源:《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根据空天界发布的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与趋势,年各类航发总产量台,总产值亿美元,其中涡扇发动机台,数量占比为44.7%,其高昂的制造价格使得其价值占比在90%以上。
战斗机(例如F-35、F-22、歼-20、歼-31)和民航客机(C、波音、空客的绝大多数客机),都采用的是涡扇发动机,军用战斗机多采用小涵道比,民用客机多为大涵道比。
预计未来15年间航发生产结构大致稳定,总产量23.8万台,总价值1.3万亿美元,其中涡扇发动机11万台,总价值占比92.9%。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涡扇发动机:军民用飞机主要动力
涡扇发动机由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展而成,在核心机基础增加了风扇和低压涡轮。由风扇、外涵道、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组成,涡扇发动机相当于是涡喷发动机加上风扇及其外涵道的部分。
20世纪60年代出现风扇化热潮,70~80年代以后涡扇发动机高速发展,开始取代涡喷发动机成为军民用飞机的主要动力,分别向小涵道比的军用加力发动机和大涵道比的军民共用发动机两个方向发展。
涵道比(Bypassratio,简称BPR)是指外涵道与内涵道空气流量之比,又称为流量比,是影响涡扇发动机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迎风面积大,不宜于作超声速飞行,因此一般战斗机用的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一般小于1.0。
目前除了尚未退役的部分二代战斗机用涡喷发动机外,大多数已被涡轮风扇发动机所取代,当前小型涡喷发动机主要应用于中高空无人机、靶机和弹道导弹领域。
根据战斗机的性能,现役及在研的战斗机的代数可以分为五代,与之对应的航空发动机也被划分为五代。当前,发达国家装备主战机种是第三代战斗机,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四代战机。
第五代涡扇发动机出现在21世纪初,以美国的F和英、美联合研制的F发动机为代表,推重比为12-13。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大型飞机发动机的研制主要依赖GE、PW和RR三大公司,各公司发动机系列化发展,已成垄断格局,推力范围覆盖了~KN。而俄罗斯研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主要配装本国生产的大型飞机。
目前,我国WS-10“太行”涡扇发动机及其改进型的性能指标已可与美国普惠F和通用电气F相当,是目前来看最有希望取代俄制AL-31,列装J-10、J-11和J-20等空军主力战机的航发产品。
涡轴发动机:直升机的唯一动力
涡轴发动机是直升机最主要的动力,目前,直升机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是第三代涡轴发动机,仅少数直升机采用第四代涡轴发动机。同运输机用涡扇发动机一样,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也有明显的军民共用的特点。涡轴发动机市场主要由GE、RR、Turbomeca(透博梅卡)、PWC(普惠加拿大)和Klimov(克里莫夫)五家公司瓜分。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
我国目前已具备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研发制造能力,产业链涉及从上游材料到下游总装等多个环节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主要由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和整机制造商组成,其中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有高温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钢铁厂及研究生产基地;零部件制造主要有锻造、铸造等企业,包括机匣、环件、盘件、叶片等各类结构件的生产制造;整机制造商主要由航发集团主导,负责整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大修维保等关键环节。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上游:航空发动机材料
航空发动机用材主要包括高温合金、钛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和其它合金。
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导向器、涡轮叶片和涡轮盘等关键热端部件,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当前国内市场主要以抚顺特钢、宝钢特钢、长城特钢等大型钢铁厂及航材院、钢研院、中科院金属所为代表的研究生产基地为主。
钛合金最高耐热温度低于高温合金,常用于风扇、低压压气机等冷端部件,主要参与者有宝钛股份、西部材料等。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质量轻、性能优良,可用于燃烧室、涡轮导向叶片、尾喷管等部位,是未来发动机热端结构的首选材料,当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企业有火炬电子、苏州赛力菲、众兴新材、西安鑫垚、西安超码、中航复材等。
资料来源:普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