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是人类机械文明的巅峰之作,其上的每一枚零件、每一个构件、每一样材料,无一不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而且只有通过了大量严谨且严苛的测试,才能被应用到战机身上去,因此这些军用品在理论上就比民用产品要高端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以美国五代机F-35为例,每一架对外售价就突破了九千万美元,以空重13吨来算,相当于整架战机是用白银打造的。可就是这种高在云端的神秘存在其实离我们并不太遥远,因为它使用的轮胎居然与我们家用汽车使用的是同一个牌子,确实会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市面上有名的国际轮胎品牌无非就三个:米其林、固特异与邓禄普,因此F-35也不可能免俗了。美军F-35按起降方式有三种型号,分别是陆基型F-35A、垂直起降型F-35B、舰载型F-35C,这三款战机使用的轮胎各不相同,F-35A使用法国米其林公司的子午线轮胎,陆基型要求轮胎必须满足耐磨、重量轻、少维修等要求;F-35B要求轮胎具备抗强冲击力的特点,因此主起落架轮胎采用了英国邓禄普公司的轮胎,鼻轮则采用法国米其林的子午线轮胎;F-35C的起降环境是三款战机中最恶劣的,对轮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但是轮胎要汇集前两款战机轮胎的优点不太现实,因此只能采用三家公司的货,其中洛马公司与固特异公司负责提供鼻轮与机轮的部分,其余轮胎则由米其林公司供应。与重达十几吨的战机相比,支撑战机的轮胎的确小得可怜,但这几个小小的轮胎的重要作用却不比航空发动机低,因为战机能否顺利起降与之有极大的关系。试想十几吨的重量以公里以上的速度起降,如果没有超强耐压、耐磨、耐高温的专用轮胎,又怎么能保证战机的安全性呢?从这一点看,战机轮胎的确不是民用轮胎能攀比的,即使采用同样的牌子,也不代表着是同样性价的东西。战机的轮胎与普通民用轮胎的结构是差异很大的,战机轮胎的外胎橡胶加入了有机高分子合成纤维作为骨架,总共多达20层,第六层开始每层还增加了钢丝,使得耐磨性能达到了最高;另外,战机没有内胎,如今汽车最新式的“真空胎”技术正是来源于此。战机的“真空胎”无疑更加高级,按照飞机重量的不同,轮胎中会相应套上不同数量的轮胎,这样的“胎中胎”结构能起到极强的抗冲击的作用。这些轮胎中以及每层之间都需要充入气体,与汽车真空胎不同的地方是,充入的并非普通空气,而是氮气或者氦气。首先这两种气体是惰性气体,能保护轮胎在相当长时间内免被氧化,其次单纯的气体也不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飞机的安全系数。有军迷可能会问只要充气就有爆胎的可能,为何不干脆采用实心胎?实心轮胎的确在军事领域应用很广,也没有爆胎、泄气的隐患,但是性能优越的实心胎却承受不了战机的高速摩擦,因其导热性太好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燃烧。虽然飞机轮胎比汽车轮胎高端得多,但基本的原理还是差不多的,区别仅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用材的贵贱而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军用技术就会被慢慢解密并释放出来,军用最终向民用领域转化是必然的趋势。可以展望的是,性能更加优越、安全度更高的战机轮胎技术一旦运用到民用汽车轮胎业,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zhg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