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病毒会制造末日刘慈欣小说中的黑色幽默

电脑病毒大家都知道,对我们电脑的使用和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也就多止于此。制造末日是个什么情况?电脑病毒还能实体化不成?其实是因为人工智能太发达,刘慈欣老师的小说《太原之恋》就解释了这种情况。故事的开始是一位失恋女孩借由对前男友的恨,编写出了一个简单的病毒程序——诅咒1.0。这个病毒也很简单,没有实际的破坏功能,仅只是在受感染的计算机上出现“撒碧(男友名字)去死吧!”这样一句话,点击这句话可以得知撒碧是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工业大学××系××专业××班××宿舍楼××寝室。可是这样一个病毒在不远的未来世界来居然火了,出现了众多好事网友和所谓AI艺术家为其添砖加瓦。《太原之恋》节选:这时新的诅咒就可以通过信用卡识别他的身份。只要上了车并被识别,杀他的方法多不胜数。最简单的就是径直撞向路边的建筑物,或从桥上开下去。但诅咒武装者想了想,并不愿简单地撞死撒碧。而是为他选择了一个更为浪漫的死法,完全配得上他对17年前的那个妹妹做的事(其实诅咒武装者和别人一样,根本不知道撒碧对始祖做了什么,也可能错根本不在这男孩)。经她升级的诅咒在得知目标上车后,就不理会他设定的目的地,疯狂猛开,从太原一直开到张家口,现在,那里再向前已经是一片沙漠了。车就停在沙漠深处,并切断与外界的一切通讯联系(这时诅咒已驻留在车内电脑,不需网络了)。这辆出租车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偶尔有人或车靠近,它就立刻躲到沙漠的另一边,无论过去多长时间。车门从内部是绝对打不开的。这样,如果在冬天,撒碧将被冻死;如果在夏天,撒碧将被热死;如果在春秋,撒碧将被渴死饿死。就这样,诅咒3.0诞生了,这是真正的诅咒。诅咒武装者是一名AI艺术家,这也是一族新新人类,他们通过操纵网络做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但具有美感(当然这个时代的美感与十几年前不是一回事了)的行为艺术,比如让全城的汽车同时鸣笛奏出某种旋律,让大酒店的亮灯窗口组成某个图形等等。诅咒3.0就是一件这样的作品,不管其是否真能实现其功能,它本身就构成了一件卓越的艺术品。因而在第年的上海现代艺术双年展上得到好评,虽然因其人身伤害内容被警丄方宣布为非法,但仍在网上进一步流传开来,众多的AI艺术家加入了对这一作品的集体创作,诅咒3.0飞快进化,越来越多的功能被添加进来:如果撒碧在家,煤气熏死他!这也比较容易,因为每家的厨房都有网络控制,这样户主们就可以在外面遥控厨房做饭,这当然包括打开煤气的功能,而诅咒3.0当然可以使房间里的有害气体报警失效。如果撒碧在家,放火烧死他!很容易,包括煤气在内,家里有很多可以点火的东西,比如摩丝发胶什么的,都连在网上(可通过网络由专业发型师做头发),火焰报警器和灭火器当然也可以失效。如果撒碧在洗澡,放开水烫死他!如上,很容易。医院看病,开药毒死他!这个稍有些复杂。给目标开特定的药事很容易的,医院的药房全部是自动取药,而且药房系统都联网,关键是药品的包装问题;撒碧不是SB,要让他拿到药后愿意吃才行,要做到这点,诅咒3.0需要追溯到制药厂的生产包装和销售环节,还有一盒表里不一的药只卖给目标,真的有些复杂,但能做到,而且对于AI艺术来说,越复杂,作品的观赏价值就越高。如果撒碧坐飞机,摔死他!这不容易,比出租车操作难多了,因为被诅咒的只有撒碧一人,诅咒3.0不能杀死其他人,而撒碧大概没有专机,所以摔死他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这样:目标所乘坐的飞机舱内突然在高空失压(用开舱门或别的什么办法),这时,在所有乘客都戴上的氧气面罩中,只有撒碧的面罩没有氧气。如果撒碧吃饭,噎死他!这个看似荒唐,其实十分简单。现代社会的超快节奏催生了超快餐食品,就是一粒小小的药丸,名称叫工作丸。工作丸密度很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像一颗子弹头,服下去会在胃中膨化,类似于以前的压缩饼干。关键在生产过程中做手脚,生产出一粒超快速膨化的工作丸,再控制销售过程专卖给撒碧,他在进工作餐时,喝水吧工作丸送下去,结果小丸子在嗓子眼就膨化了。……本来撒碧在诅咒病毒火了之后因为各种人的骚扰早就改名了(真不是因为这名字二?),也多次搬家,所以这个众多好事之人改造的病毒没有实际用处。但是事情总有些不可控因素:曾经是科幻作家的流浪汉大刘和大角,在垃圾堆里翻到了一台黑客丢掉的坏电脑,大刘利用其技工属性修好了电脑,并在喝醉酒报怨社会的情况下和大角一起把目标识别参数顺手给改了:把姓名由“撒碧”换成“*”、工作单位和住址也由“太原工业大学,××系,××专业,××宿舍楼,××寝室”换成了“*,*,*,*,*”,连性别参数也改为“*”。其中“*”为DOS操作系统通配符,指代“所有”。之后就是毁灭的开始:这天早晨的交通高峰时段,从城市地下传来一连串沉闷的爆炸声,这是地铁相撞的声音。太原市的地铁建成较晚,设计时正值城市成为暴发户,所以十分先进,磁悬浮并在真空隧道中运行,以高速闻名,被称为准时空门,意思是从起点进去后很快就能从终点出来。因此它们的相撞也格外惨烈,地面因爆炸隆起的一座座冒出浓烟的小山包,像城市突然长出的暗疮。这时,城市中的大部分汽车已被诅咒控制(这个时代,所有的汽车都能在网络AI的控制下自动行驶),成为进行诅咒操作的最有力工具。一时间,全城的上百万辆汽车像做布朗运动的分子那样横冲直撞,但这种撞击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经过严密优化计算的规律和顺序,每辆车首先尽可能都在追逐并横冲直撞行人,车与车之间密切配合,对行人围追堵截,并在空地和广场上形成包围圈,最大的包围圈在五一广场几千辆汽车围成一圈向心撞击,一下子就清除了上万个目标。当外面的行人几乎都被清除或躲入建筑物时,汽车开始撞向附近的建筑物,以清除车内的目标。这种撞击同样是经过精密组织的,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型建筑物,车辆会集中撞击,后面冲来的的车会窜到前面已撞毁的车上面,就这样一层层堆起来,在市里最高建筑三百层的煤交会大厦下面,撞来的车辆堆到十多层,疯狂燃烧着,像是最在大厦周围的一圈火化柴堆。在大撞击的前夜,夜里出现出租车集体排长队加油的奇观,在撞击时它们的邮箱都是满的,像一堆巨型燃丄烧弹,加剧了火势。政丄府发出紧急通告,宣布城市处于危机状态,呼吁人们呆在家里。这个决定最初看来是正确的,因为与大型建筑相比,居民大楼遭到的袭击并不严重,这是因为居民区的街道显然不像城市主要街道那么宽敞,大撞击开始后不久就被堵塞了。但很快,诅咒4.0把每一户人家变成死亡的陷阱,煤气和液化气全部开放,达到爆燃浓度后即点火引爆,一座座居民楼在爆炸中被火焰吞没,有的建筑物整座被炸飞了。整座城市陷入一片火海,至此,诅咒历史上的前三个关键人物都死于诅咒。——《太原之恋》选节而那两位科幻作家还开始了感叹:大角拂须环视着周围的火海,用悠长的语调说:“早知——毁灭——如此壮——观,当初——何不——写——之?”大刘两腿一软坐到地上:“早知毁灭这么恐怖,当初写它真是吃饱撑的!唉,俺这个乌鸦嘴,这下可好……”不过好戏还在后头:这时,同行的军用电台终于接通了与上级的联系,告知他们救援大军正在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但通信很快又中断了,只听到一片干扰声。一小时后,他们接到报告,各路救援队停止前进,空中救援机也转向或返回。省AI安全局的一名负责人打开笔记本电脑,上面显示着最新编译的诅咒5.0的代码,在目标参数中,其中的“太原市”、“山西省”、“中国”也换成了“*”、“*”、“*”。——《太原之恋》选节大家也一定奇怪那两位科幻作家是怎么变流浪汉的:他们卧薪尝胆五六年,各自写出两部万字的十卷科幻和奇幻史诗,书名分别为《三千体》和《九万洲》。两人对这两部巨作充满信心,但是找不到出版者,于是一起变卖了包括房子在内的全部家产并预支了所有退休金自费出版,最后,《三千体》和《九万洲》的销量分别是15本和27本,总数42,科幻迷都知道这是个吉利的数字,在太原举行了隆重的签售仪式后(同样是自费),两人就开始了流浪生涯。——《太原之恋》选节迷恋科幻奇幻真是害死人啊,哈哈哈。但是仔细想想,这个锅还得人工智能来背,若不是人工智能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病毒也就没这么大的威力。人类世界同样不可控,为什么就不会出现人工智能时代的这种毁灭呢?因为现在人脑还没研究透,而且人脑没联网啊!所以小编觉得预防这类灾难,还是得靠大量的断网设备。在未来,人脑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总得留下一部分断网的“世界守护者”,大家觉得呢?不说了,小编要去写主角是断网“守护者”的科幻小说了,希望能多卖几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8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