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665型,我国首批自行研制军用

军用重型越野汽车在各国武器装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但大量用于牵引重型火炮,也是导弹、雷达等武器和作战器材的主要运输工具。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批军用重型越野车中,“东方红”型算得上是佼佼者。这种车尽管早已退役,但身上耀眼的闪光点,依旧令人怀念。一、时代背景据史料记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年以前,我国军用重型越野汽车制造尚属空白,当时部队装备的mm加榴炮、mm加农炮等重型火炮,主要依靠苏制吉尔型和仿制的CA30型越野车、国产60式和苏制AT-C型履带式车,以及少量从法国引进的“贝利埃”型等重型越野车牵引。60式履带牵引车,机动性差,路损大但是,这几种牵引车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不足。如果说苏制“吉尔”型、CA30型,牵引mm以下火“贝利埃”GBU15型,性能优异价格昂贵炮尚可勉强胜任,但更大口径的火炮则力不从心。履带牵引车公路行驶速度缓慢,如60式最大公路时速仅48公里,持续时速25公里,此外,履带车对路面破坏也很严重。从法国引进的“贝利埃”GBC8KT型、GBU15型军用牵引车,性能虽很完善,但价格十分昂贵,据老同志回忆,一辆法国“贝利埃”需外汇12万-13万美元,高昂的价格限制了装备数量,再加上零配件不能立足国内,不能适应战备需要。为给军队提供合适的车辆装备,当时国家计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军方要求,提出了研制国产5吨级军用重型越野车的要求,让“中国的火炮能用自产的车去拉”,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第一拖拉机厂(简称“一拖”)。二、发展历程重型军用越野车的研制任务,为什么交给以生产履带拖拉机闻名的一拖呢?是因为国家最初想搞的是履带式牵引车,而一拖具有生产履式拖拉机及各类柴油机的丰富经验。但当时一拖的技术人员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根据国家建设发展趋势,建议将重型军用越野车由“履带式”改为“轮式”,这样一方面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为产品批量生产后能有更广泛的用途打下基础。这一要求得到了国家认同。年初,国家计委和八机部发文,决定由一拖设计生产5吨级轮式重型越野车,总投资万元,并成立分厂,实现年产辆汽车加20%配件的目标。就这样,5吨级轮式重型越野车研制任务正式展开。第一辆“东方红”型驶出车间为尽快拿出高水平的重型越野车,一拖集中力量精干力量、多管齐下投入设计工作,在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技术人员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产品设计。年7月1日,一拖完成了3台发动机的总装任务。同年8月16日,试制出了醒目的铭牌第一台样车,并在北京、郑州和嵩县等地完成了1万公里性能试验和1.5万公里可靠性试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越野车的历史。年“东方红”型开始小批量生产。三、技术性能我首次见到“东方红”型实车是在年,那天午饭后溜圈散步,意外发现单位附近停着一辆外形硬朗、高大威猛的军车,车头引擎盖前部正中“东方红”三个字格外显眼。这辆个性鲜明的军车就是“东方红”型。十几年后,当我有机会到洛阳一拖农耕博物馆参观时,再次见到这种重型越野车,只见它傲然停在展厅中,备受游人瞩目。博物馆中的“东方红”型“东方红”型采用常规布局,即发动机舱在前,其后是棱角分明的3人驾驶室,后部是货箱。谈到细节特征,不同型号各有特点。生产线上的最初原型车简单讲,最初的原型车驾驶室前风挡玻璃分为2组并可独立开启,发动机舱前进气格栅为横置4幅面设定,这类车是年以前生产的,现在已经踪迹难觅。生产线上后期型,外观与最初型号不同年,一拖根据战争经验,对该型车进行了诸多改进,发动机舱前进气格栅改为纵置7幅面,固定在翼子板的前照灯与转向灯从纵置改为横置,我年见到的和一拖农耕博物馆展出的就是后期改进型。“东方红”型全貌“东方红”型基准车长7.1米,宽2.5米,高2.6米,轴距为1.米至3.89米,最小离地间隙0.39米。车辆自重公斤,载重量越野状态最高可载公斤,公路状态最高可载0公斤;牵引总重越野状态公斤,公路状态0公斤。最大爬坡(载重公斤)58%,最大越障高度0.66米,最大越壕宽度1.1米,最大转弯半径10米。“东方红”型是我国研制的第一辆使用风冷发动机的军用车辆。该型车装LTF型八缸风冷柴油机一台,每分钟转时功率为马力。该发动机以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V8风冷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气缸直径mm、活塞行程mm;排量为12.66升、压缩比为16.5、最大输出扭矩牛米,最大时速81公里,最大行程公里,百公里油耗(载重公斤,公路行驶)35升。采用手动分时6×6全轮驱动技术,非承载前中后整体式硬桥悬架。LTF型八缸风冷柴油机“东方红”型采用风冷发动机,在当时是一项技术突破,以至于当一拖员工初次得知即将研制的车辆要采用风冷发动机时,都感到惊诧不已,叫苦连天,因为当时国内没有研制风冷柴油机的经验,能得到的成品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风冷发动机,因此只得以此机为基础从头研制,遇到的困难至多可想而知。发动机采用风冷技术是有很多优点的,不但非常适合在缺水地区使用,在寒区使用时也可避免冷却液冻结不易启动,在热区使用时也不存在水箱“开锅”。这在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得到了验证。“东方红”型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即便使用加宽超低压越野轮胎时,转向操纵依然灵活自如,极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各驱动桥上装配了气动操纵的牙嵌式强制差速锁,使车辆在泥泞路面上的通行能力得以提高;双片干式液压传动离合器采用了气动力装置;长头型整体驾驶室装有暖风装置等。作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东方红”型结构复杂,研发标准很高,我国也是首次研发,经验很少。为减少技术难度,该车在研发时参照了一些国外同类型车辆,如底盘参照了法国GBC越野汽车,发动机参照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V8风冷柴油机机等,这也是各国研发新车时的通常做法,谈不上“谁仿制谁”。现在网上有种说法,说我国引进法国“贝利埃”GBC8KT型重型越野车技术,仿制出了“东方红”型,这是没有道理的。引进GBU15型技术生产的红岩CQ型在年6月3日中法签订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就四款贝利埃重型汽车技术专利转让合同》中,法国向中方转让的只有GBU15、GLM、T25、TBO等四个基本车型和相配套的三种发动机制造技术,后来我国在GBU15型基础上生产出了红岩型重型越野车。但“贝利埃”GBC8KT型只引进了成品车,没有引进技术,谈不上仿制,顶多是参考借鉴。参加演习阅兵“贝利埃”GBC8KT型前面说到“东方红”型是复杂的重型越野车,究竟复杂到哪种程度?据统计,该型车各种零件、设备有种、1.万件。这些零件中,除了极个别电器、玻璃和橡胶件需要进口外,几乎全部立足国内,用今天的话,就是拥有绝对自主知识产权。此外,据该型车的一些史料和后来采访记载,该车在设计时已经注意到参照国标要求生产核心部件,目的是确保服役期间能够得到方便的维修保养。“东方红”型通常情况下,像“东方红”型这样的军品项目,国家都要进行设计定型。但“东方红”型却因为各种原因,将这个重要环节拖了下来。正因为如此,尽管“东方红”型在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表现卓越,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也就是说,在接受国家定型审查工作之前,“东方红”型还开展了诸多试验,例如在内蒙古海拉尔地区进行了一个月的寒区试验,最低温度为零下40摄氏度;在云南省元江地区进行了热区试验;在青藏高原行程3万公里,进行了适应性、经济性、机动性和可靠性试验等。直到年4月28日,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联合多个部门,召开“东方红”型重型越野汽车设计定型技术审查会。年2月5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东方红”型越野汽车设计定型,此时距该车正式投产已过去了整整15年。年月10月“东方红”型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实现了小批量出口。但在年前的7年里,由于多种原因,该型车年产量始终徘徊在辆到辆之间,远远达不到最初的年产辆目标。年后生产才逐步走上正轨,年产量年达辆,年增至辆。各型号生产总数辆在生产过程中,厂家根据用户不同需要,利用“东方红”型底盘进行了多种改进变形。据统计有A、B、C、D、E、F、G、H和J等型号,包括鱼雷吊装车、林业用车、翻斗车、汽车吊车等,所以“东方红”并不是单指6×6的东方红越野车,也有6×4和4×2系列的载货卡车。据统计,到年,“东方红”型及各类衍生民用品车辆共生产了辆。四、实战检验“东方红”型主要装备陆军炮兵部队,用于牵引毫米加农炮、毫米加榴炮等重型火炮。据史料记载,年2月“东方红”型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此后随炮兵部队参加了中越边境地区作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据一些驾驶该车参战的老战士回忆,“东方红”型作战时的主要任务,是牵引一门重约5吨的毫米加榴炮,车厢装载30发、每发重78公斤的备用炮弹及9-10名炮兵。在这种标准装载状态下,该车“过沟爬坡没啥问题”,在越南时很多其他车辆在涉水时曾出现过熄火现象,但“东方红”型不但没问题,有时为帮助其他车辆,甚至出现过“前面推一辆走,后面还能再牵引一辆”,风冷发动机也体现出了优越性。由于该型车经受住了战场血与火的考验,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参战官兵的广泛好评,部队官兵普遍认为该车功率大、越野性能好、启动快、操作轻便、使用可靠。此外,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但让“东方红”型一战成名,战后次年一拖还接到辆的新订单,这是该型车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军队订货。据史料记载,“东方红”型装备部队后,也存在发动机噪声大、油耗偏高等不足。但就总体性能而言,与法国GBC性能相近,行车时速等指标要优于GBC。(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1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