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药妆店收购化妆品专卖店带来的冲击,才刚刚开始显现。
1
药妆店虎视眈眈下的高档化妆品市场
年12月1日,高档化妆品专卖店MASAYA被大型药店WELCIA集团收购。MASAYA以当地的冈山县为中心,在关东、近畿经营34家店铺。WELCIA以永旺梦乐城为中心,在购物中心(SC)开设了多家店铺,以“ColorStudio”为店名的店铺有29家。年2月至年1月,MASAYA营业额为61亿日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在化妆品专卖店中可谓是最大型的企业。
伴随着收购,MASAYA的新社长由WELCIA旗下的丸大SAKURAI药房副社长纲本伸之就任。MASAYA原社长高田辉彦有望就任会长。大约名正式员工照常雇用。表面上,这只是一场社长更替的收购戏码,风平浪静,然而,它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这无疑是药妆店“将了”高档化妆品市场“一军”。
药妆店的发展史在于商品的类型专一化(linerobbing)。通俗地说,就是笼络和蚕食现有零售业所销售的商品。虽然药妆店的前身多为药房,但它模仿美国的沃尔格林扩大柜台,在构建药妆店方面,仅依靠OTC(非处方药)是无法充实货架的。所以,药妆店在货架上摆放日用杂货、点心、加工食品、化妆品,甚至建材用品等多种多样的商品。在这些商品中,日用杂货和点心、加工食品等用于吸引顾客眼球。化妆品当然也不例外。药妆店用廉价销售招揽顾客,引导他们购买能够赚取毛利的高价药品、化妆品。
近年来,这种现象在食品领域最为明显。销售范围从加工食品扩大到日配品、生鲜食品,主打廉价来提高招揽顾客的能力,蚕食食品超市、便利店的市场份额。特别是WELCIA,推出显然是便利店提供的服务,如盒饭、家常菜,开设24小时营业店,建立公共费用支付平台,扩大品类。但是,由于生鲜食品、日配品、盒饭、家常菜也需要人手来管理,会产生丢弃损失,因此无法成为盈利商品。
年10月,WELCIA会长池野隆光在公司的结算公布席上发表了如下讲话:“诸位都把药妆店看作成长的业态,这是不对的。我不认为现在的状况会永远持续下去。现有的药妆店所持有的市场必须一点一点地扩大。具体而言,便是之前我们没有销售过的高档化妆品、海外化妆品品牌等。”
对于药妆店经销高档化妆品品牌,化妆品厂商一直在坚决抵触——在廉价的药妆店销售,会有损高档化妆品的品牌形象。WELCIA集团开设B.B.ON,松本清集团开设BeautyU这些新模式,向高档化妆品的销售发起挑战,却都被化妆品厂商的厚重壁垒所阻挠。WELCIA收购MASAYA无疑是将这道壁垒撬开了一个口子。通过MASAYA摸索高档化妆品的交易,获知销售的诀窍,同时还可以在母公司永旺的购物中心、GMS(综合超市)开设分店。
“还有(把自己公司变卖给药妆店)这一手吗?”——苦于后继无人和销售额减少的化妆品专卖店流露的悲痛之声,不禁让人预感到除了WELCIA以外,其他企业也要开始攻陷高级化妆品的领地。
2
专卖店、百货店销路变窄,新模式门户大开
化妆品专卖店曾经是负责大型化妆品厂商销售的中枢。大型厂商构建的连锁店体系带来了高档化妆品的供应和美容部员(即美容顾问)的派遣,年修订的维持转售价格制度的特例防止了低价销售造成的崩值。这一周到的保护给化妆品专卖店带来了稳定的收益。拜其所赐,在全盛时期,日本全国的化妆品专卖店店铺数量高达3万家。但是,年,日元以上的化妆品不在转售制度保护之列;年,所有化妆品的转售制度被废除。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化妆品专卖店开始减少,以每年数百家店的单位持续减少。年,全妆协(全国化妆品零售协同组合,即日本全国化妆品零售合作社)的加盟店数为家(不包括分店),在4年后的年跌破1万家,仅剩家。到年11月更是锐减至家。当然,化妆品专卖店今天的衰退并不仅仅是因转售价格的废除造成的。以网络为代表的多种销路的出现,以及迟于应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导致了化妆品专卖店的衰退。进一步说,药妆店的起源是药房,便利店也是从原先的酒铺、米铺等行业店铺“转世”而来的,这么看的话,便不难预测到仅靠销售高档化妆品为生的行业店铺今后连生存都很困难。
高档化妆品的另一条主要销路是百货店,但百货店也明显衰落。年代,百货店的销售额超过9万亿日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如日中天,年代却持续低迷,年跌破6万亿日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店铺数量也持续减少,年有家,年代相继关张,近期则减至家。地方店铺减少得较多。城市与地方的销售额等级差距明显,年由于入境需求,现有店铺的销售额时隔三年有所回升,增长了0.1%,但相对于城市部1.2%的增长量,地方却减少了2.3%。
雪上加霜的是,年9月三越伊势丹集团公布了关张店铺名单。伊势丹相模原店(神奈川县)、伊势丹府中店(府中市,预计年9月关张)、新潟三越店(预计年3月关张)的关张已是显而易见,这凸显出不仅是地方,郊外的百货店也已举步维艰。
一方面,高档化妆品的销路逐渐变窄,而另一方面,这一现状也让药妆店向高档化妆品的进军看起来变得容易了。但是,大型厂商的营业负责人予以了完全否定:“虽然药妆店改建,扩大了美容化妆品的店铺空间,但我们根本没有考虑委托他们销售高端品牌。”
但这位负责人也说:“如今的大型药妆店中,存在着创建ISETANMiRROR、FruitGathering那样的半自有品牌店的动向。这表示药妆店将要积极地大干一番了。”但廉价销售印象深入人心的现有药店不在此列。如果是形象焕然一新的新模式,则厂商有充分的可能性与之合作。
如此看来,与WELCIA集团并驾齐驱的大型药店鹤羽集团社长堀川政司自豪地说:“我们集团精于化妆品,顾客接待日本第一。”先前曾在仙台市建立了加强化妆品销售的山田钩取店。松本清集团入驻与访日游客的圣地GINZASIX仅一路之隔的旧松坂屋副楼遗址。银座Miyuki大街店如果卸掉松本清的招牌,则几乎会被误认为是化妆品专卖店。总部位于神奈川的CREATESD集团开创化妆品专卖型的自选杂货店“Cremo”。这种新模式的预备大军还有很多。
此前节节衰退的化妆品专卖店即将受到药妆店开创的新模式的侵袭。只有脱离家业向企业转型、巧妙经营,才有胜算。
3
与厂商接洽,开拓自立之路
“化妆品专卖店的经营者无需为我们思考(经营)。”——在默不作声就能卖出商品的时代,厂商便有这种想法。从美容部员的派遣,到考虑在没有竞争的地点开店,以及传单广告、礼品的准备等,全部由厂商一手包办,因此专卖店只管卖。厂商的考虑是:当专卖店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尝试经营店铺、挑选卖或不卖某些品牌,甚至低价卖产品时,反倒麻烦了。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竞争环境发生巨变,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堪称“十个人十个样”。只有立于第一线的化妆品专卖店向企业转型,才有希望提高销售额和生存下去。成功转型为企业的化妆品专卖店有几个共同点,那就是:能站在顾客的立场着想、热心教育员工、从行业店向业态店转型等。
总部位于爱知县,经营着18家店铺的Parfumkuwakoya,其经营特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被称为“成功的钻石”,并且通过“零厂商壁垒”,杜绝了被厂商牢牢禁锢的“隔离式”销售。社长野村和弘指出:“护肤品使用相同设计的相同成分能产生协同效果,这是厂商的思维。应该也有人觉得美容液是A公司的好,洁面乳是B公司的好”。他认为,“这绝非是在否定美容部员,而化妆品专卖店的作用应该是注重顾客的自主性,帮助顾客了解他们自己看中的商品。”
在“完全不可与之前同日而语的危机感”的推动下,总部位于横滨的田代药品社长田代正树于年面向厂商制定了“田代重生计划”。年,在横滨的LUMINE开设了销售方式和外观风格均不同于以往的“THECOSMETICTERRACETASHIRO”,旨在建立一家专场、备货、什物、通道宽度、顾客接待完全以顾客视角设计的店铺。它也打破了化妆品专卖店“商品在后,待客在前”的规则。首先让顾客浏览商品,如有咨询则进行解答。结果,很多原来嫌待客繁琐而不愿进店的新顾客开始光顾,效果显著。
田代药品花费1年以上的时间获得授权,转变为自下而上型的组织。在始于年的晨会上,社长一直对员工说:“诸位不是体力劳动者,而是脑力劳动者。大家要好好想一想,怎么做才能让顾客高兴,从而再次光临咱们店。”这番话提高了员工的动力,调动和加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Parfumkuwakoya的野村社长在每月召开一次的内定者研修会和员工培训中提到:不仅要学习商品知识提升技能,思维方式也十分重要。领导能力、沟通、心理健康即为心灵的学习。
野村社长认为,“化妆品专卖店的数量在今后仍会减少,唯有在地域上获得顾客支持的店铺才能生存”。Kuwakoya的开店范围在东海地区。之所以不在该范围以外开店,是因为他坚信,“每个地域都有苦心经营的化妆品专卖店经营者,我想在将来和这些人一起努力,让化妆品市场越来越好。”
化妆品厂商也坚持着“将支撑着化妆的文化和繁荣历史的化妆品专卖店视为珍宝”的思想。日本最大型厂商资生堂日本潜心打造面向化妆品专卖店的商品,完善营业细节。但是,专卖店和厂商的关系过去一直是厂商占主导,今后必须转变为更对等的立场相处。这是专卖店自立和企业化的第一步。
(转自日本化妆品·日用品行业杂志《国际商业》,协办单位: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