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心家中珍藏的5枚军功章
▲陈思瑜外公珍藏的军用代金券
▲张予璐奶奶收藏的布票
泛黄的粮票、鼓舞军心的奖章、老旧的缝纫机、充满回忆的连环画……这些承载记忆的“老物件”,用其斑驳的印记向大家诉说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以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家园生活回忆,和奋斗拼搏的往昔。
近段时间,海沧区天心岛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正穿越“百年门”,在寻找老物件的活动中,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该活动属于天心岛小学“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之一。
5枚军功章是太姥爷留下的宝贵“遗产”
三年(6)班赵安心同学的家中珍藏着5枚军功章,那是她的太姥爷留下的宝贵“遗产”,从小,她就经常聆听长辈们讲述军功章背后的故事。
“太姥爷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舟山战役等,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赵安心说,听长辈们说,“淮海战役”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和太姥爷同村一起参军的战友就有牺牲在这次战役中的。每当提起这件事,太姥爷总是眼中含泪,声音哽咽,说想念他的战友和伙伴们。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当时太姥爷他们过江,乘坐的还是小木船、小舢板。“如果太姥爷能活到现在,知道祖国现在不仅有了各式各样的战舰,还有了航空母舰,他一定会特别高兴。”
“解放西南胜利”、“华北解放”、“解放华中南”三枚纪念章,是解放军年-年全面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印证。赵安心说,在战场上,因为敌人的封锁,物资供应不上,太姥爷和战友们穿着草鞋单衣,饿了就吃一把渠水泡生米。太姥爷身上有七处弹片伤,胃出血的毛病也是在战争期间留下的。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战士们始终保持乐观自信,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将取得胜利。“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小朋友应该加倍珍惜,努力学习。”赵安心说。
军用代金券见证外公那段援越抗美经历
一年(3)班陈思瑜同学的外公是一名退伍老兵,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
陈思瑜说,年左右,外公所在的部队前往越南开展后勤工作。当时,为了不增加越南人民的负担,入越部队一切军需都由中国国内供应,同时,为了解决支付之便,保证人民币不带出国境,中国人民银行于年4月24日印发了“军用代金券”。
援越抗美部队每月按干部工资、战士津贴发给“军用代金券”,只限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我援越部队军人服务社购买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小小的布票承载奶奶无法忘却的时代记忆
一年(4)班张予璐同学的奶奶告诉她,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切都在发展中,商品供应非常紧缺,为了让大家在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上得到保障,国家决定通过发放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购买凭证来分配商品。“一张小小的票证,十分重要,没有它,有钱也寸步难行。”布票面额从一到十,不同面额有不同的颜色,单位有市尺和市寸(1市尺=33.厘米,1市寸=3.厘米)。“这些布票,奶奶一直珍藏着。奶奶说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的,一件衣服,都是从老大穿小了,给老二穿,再给老三穿,一直轮下去。直到年,国家经济发展了,布票才慢慢取消了。”
张予璐说:“听完奶奶的故事,再想到我们现在购物消费不仅可以直接到店铺购买,还可以网络购物,支付方式也从现金交钱发展到刷银行卡、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