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0月,是证监会发审和上交所上市委的委员们今年最为忙碌的一个月,一共安排52家企业上会(24家普通板+28家创业板)。
与之对应的是,今年超高的过会率,以10月为例,52家上会企业中,仅1家被否,3家取消审核,1家暂缓审议,47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超过90%。
根据价值线研究院的数据统计,在普通IPO板块,今年1月至11月8日,发审委安排企业上会家,过会企业家,被否16家,取消审核6家,过会率高达82.7%。今年4月18日至5月30日,甚至出现了IPO审核连续7周过会率%的“盛况”。
而在科创板,至今为止已有94家企业上会,只有国科环宇和泰坦科技两家企业在上市会议上被否,复旦张江暂缓表决。过会率高达96.8%。
超高的过会率让上会的企业不再战战兢兢,但仍有一些问题企业不断“翻船”。
哪些券商、地区、行业被否最多?哪些关键因素最容易让企业“翻船”?价值线研究院特地对此进行了统计。
A
行业榜:5行业全军覆没,
专业设备制造业被否最多
在今年IPO被否的18家企业中,专业设备制造业成为被否最多的行业,共有3家企业被否。分别是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但所属该行业的企业今年有5家通过,过会率仍达到62.5%。
最倒霉的是批发业,医疗仪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5个细分行业,均只有一家企业上会而且被否,导致全军覆没。
注:通过率=过会/(过会+被否)
B
地区榜:广东5家被否高居榜首
经济大省广东今年共有29家企业上会,高居各省之冠,但被否企业数也名列前茅。价值线研究院统计显示,今年广东省共有5家企业被否。北京市则以4家企业被否紧随其后,江苏、上海则各以3家被否并列第三。
各省中通过率最低的是江西省和陕西省,各有一家企业通过、一家被否,通过率为50%。
注:通过率=过会/(过会+被否)
C
券商榜
海通、中泰被否2单
在18家被否企业中,最失意的无疑是海通证券、中泰证券,各有两个项目被否。有14券商各有一单项目被否,详情如下。
注:通过率=过会/(过会+被否,联合保荐项目按每家0.5计算)
D
被否原因分析:
这些问题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