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小寨再没有我记忆里的军人服务社

小寨的老军人服务社被拆了。

没拆的时候经常路过,对它熟视无睹,有一天,突然发现它不在了,感觉熟悉的小寨一下子空了一块,各种复杂的情绪便涌了上来,一个没有军人服务社的小寨还是小寨嘛?

这座位于小寨十字西南角的小楼,往西,一直到军区招待所;往南,连着省军区的大门。它曾经是小寨的中心。对于南郊人来说,到了小寨就算进了城,小寨是南郊人的“城里”。而“城里”最大的地方就是军人服务社,没逛军人服务社,感觉没到小寨,没进城。

可今天,它一下子没有啦。

编辑器

从年军人服务社开始向社会开放,到今天三十多年了,它和西安城西安人一起成长,一步步成为了西北第一大商业零售企业,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老西安都或多或少的留有对它的记忆。

我是年到南郊上大学的,那时一所大学里只有一个校办商店,都不大,但什么都卖,老师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指着这一个商店,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现在想想,那时人的消费真是太简单了。

师大、政法、外院基本连在一起,三个学校,三个商店,大同小异。校外只有一个吴家坟商场,也没多大。要想买更多的东西或者去电影院那就要去小寨,就要进城了。那时,小寨往南到了今天的纬一街,就只有一条四车道的马路了,两边都是农田,路口还竖着一个牌子: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我最早去小寨军人服务社是买烟。

学生穷,当时一等奖学金才十七块六,而且基本都评给边远农村的同学了,我们城里的学生三等奖学金也很难评上,一个月就是家里给的二三十块生活费。学会抽烟了以后,钱就不够用。

平常月初抽一毛七的大雁塔,月中钱不够了,就去小寨军人服务社,那里烟的品种多,我买两毛五的云南大公牌香烟,这种烟跟普通二十根一包的烟不一样,是一大盒,一盒七十支,是我们穷学生的救命草。

后来谈恋爱了,跟女朋友最奢侈的消费就是买一瓶水果罐头吃,我们最喜欢的是菠萝罐头。但学校商场罐头就那么三四种,而小寨军人服务社品种就多了。

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种菠萝芯罐头,心想着菠萝都那么好吃,菠萝芯还不知道得多好吃。而且,还卖的比菠萝还便宜,才八毛钱,就特别高兴的买了一瓶。结果回去一打开,傻眼了,一瓶子硬邦邦的棍棍,嚼着像柴火。那时候西安人很少见到新鲜的真菠萝。

▲菠萝芯罐头标签。图

网络

再后来结婚了,也还住在南郊,小寨军人服务社也越来越大,先是向西拓展,有了专门卖活鱼海鲜的门市部、卖电视机洗衣机的电器门市部,后来又有了手机专营店。往南拓展的店面是超市,规模越来越大。

在八九十年代,小寨军人服务社某种意义上引领着西安人的消费潮流,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让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从实用消费向品牌消费、心理消费升级。

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家曾在那里买过一个水晶花瓶,大概是十七块多,其实是玻璃的,但有水晶效果。十七块钱当时相当于一个人四分之一的月工资,算奢侈消费,但这个花瓶用了三十多年,现在看还不过时。

还是在这里,我第一次看见不锈钢餐具,西安人此前用的都是铝勺,用久了会氧化,脏兮兮的,不锈钢没这个问题。我家当时花了两块五买了一个饭勺,一直用到今天。

反正那时去逛军人服务社总会给人带来大大小小的惊喜,特别是女人,周末总爱去那里逛逛,在一楼买个力士香皂,在二楼扯块时兴的布料......

西安九十年代曾经出过一本引领当年时尚潮流的杂志《女友》,看《女友》,逛军人服务社,是当时时髦青年的生活。

▲早期的《女友》杂志。图

网络

我在南郊生活了三十多年,一般都是去小寨,去军人服务社和小寨商场,不用进城,基本的日常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编辑器

说起小寨军人服务社的历史真的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缩影。

年,军人服务社正式对社会开放,之前它只是省军区服务于军人军属的一个内部商店,西安西郊的空十一军、空军通讯学院、三十八团等部队驻地都有类似的军人服务社,但为什么独独只有小寨军人服务社一枝独秀,越做越大呢?

这一方面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家企业前后两任负责人所创建的独特经营服务理念密不可分。由于特殊的军人身份,在西安这两位老总的名字并不为普通市民所熟知,不像民生开元等地方老板声名显赫。但他们默默无闻的创造了西安乃至西北商业零售业的奇迹。

▲11年冬天市民纷纷来到西安市小寨军区服务社,排队抢购低价芹菜图

华商报宁峰摄

孔雪春,小寨军人服务社的第一任经理,江浙人,当兵来到大西北,在一个满是西北汉子的军营里,开始并不起眼,先是在后勤炊事班,后来成为了司务长,直到调入军人服务社,这个南方人的精明强干才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关于老孔,有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过年的时候,啤酒卖得最好,一般商场也趁机涨价。但是老孔给啤酒定价,进价一块,卖出也一块,让全西安的人都知道,军人服务社的啤酒最便宜,大老远跑来买啤酒。老孔就没打算赚啤酒的钱,那些过年来买酒的人,这么远来,也得顺便买点其他东西。尤其是我们男的,过年还得买两条好点的烟,能送朋友也自己抽。老孔赚得是这个,这才是大头。

一下子,西安人都知道了小寨军人服务社里的东西便宜,货色齐全,名头一下响了起来。

烟酒是小寨军人服务社的看家产品,西安人都知道,买烟买酒到军区。

服务社一楼西南角最黄金的位置就是专营烟酒的,开始就烟酒两组柜台,后来越来越大,逐步细分,白酒红酒黄酒都有专门柜台,平时就人流如织,到了年节假日就干脆水泄不通,而且团购的很多,许多人白酒论箱买。

西安当年可能只有他们一家,酒价会标单瓶、整箱、批发几种的。军区烟酒没假货的口碑在西安三十年屹立不倒。

▲07年的军人服务社内。图

西部网

老孔“这人很有办法”,与全国的烟酒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供销关系,能够让他们保质保量供应产品,最鼎盛的时候,有些酒厂甚至还为他们开发生产了专供产品,西北烟酒零售大王的名号不胫而走。

老孔同时也很看重服务态度。军人服务社因其特殊的军人背景,内部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纪律严明。员工大部分是随军家属,以妇女为主,来自农村,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朴素、热情,加之严格的管理,服务态度非常好。相比当年的国营商场的服务员,军人服务社的服务态度给西安市民留下了良好印象。

接替老孔的第二任经理,叫佘永祖,青海裕固族的人,之前在军区招待所工作。负责招待所的时候,就干的风生水起,也是一届能人。

军区招待所主要服务人员同样是军嫂,他要求所有人员不但要对客人热情周到,甚至还要帮客人洗衣服和袜子。另外,他独创了一个服务方式,要求服务员给新入住的客人写爱心服务卡:“我是你的服务员xx,欢迎你来这里入住,有什么事你随时叫我”。

因为优质的服务,出色的经营,军区招待所与丈八沟宾馆、止园饭店齐名,成为了西安重要的会议饭店。

▲军区招待所。图

网络

佘永祖接手军人服务社以后,秉承了老孔的传统,并且与时俱进,建设了现代化的新大厦。

今天的小寨已经成为西安重要的商圈,风水轮流转,随着以赛格为代表的新型超级综合体的出现,军人服务社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老的军人服务社拆掉了,拆不掉的是西安人对它的记忆。

  作者:树哥

  资深媒体人

  整理:铛铛

  版式设计:霹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