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了中国步枪外形不再老土和美军士兵的

在加拿大、美国等地的民用枪械市场中,中国制枪械的口碑长期以来都是毁誉参半的。一方面,传统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仿苏SKS)、56式冲锋枪(仿苏AK)、CQ系列步枪(仿美AR)系列价格便宜,皮实耐用;但另一方面,其人机工效差、不利左手射击、需要大幅度改造才能装配现代改装件等问题又限制了国产枪械的外销路,几乎抵消了其优点。

图为基本款QBZ97自动步枪。其枪身右侧没有快慢机,对左撇子极不友好。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模块化的皮卡汀尼导轨就取代了传统的燕尾槽和开孔,成为了枪械配件定位的主流选择:大到如各种瞄准镜、榴弹发射器之类极大增强枪械战斗力的大件,小到如强光手电、阻手器之类改善射击体验的边边角角,导轨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调整配件的阵容、位置,以适应每个人天生不同的手感和需求。

但令人遗憾的是,QBZ97虽然硬性指标不俗,但却就是没有出厂时安装的导轨,其硕大的提把和准星更是阻挡了定制化玩家安装导轨的尝试。

图为更换了铝合金上机匣的T97(QBZ97)步枪。

但这对于硬核玩家而言并不是难事:很快,加拿大的一家小公司就推出了铝合金车制的模块化上机匣,替换了原版QBZ97的整个上机匣。这样一来,左侧抛壳会打到左撇子射手的脸,以及左侧没有快慢机不利于左撇子射手射击的毛病虽然依旧没有改善,但QBZ97的整体射击手感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整个枪身顶部的导轨也能够安装西方民用市场所流行的各种配件,上图所示的高倍镜自然也不在话下。

图为使用左手按压枪管的马盖普法射击的民间玩家。注意其护木开口以及前抛的弹壳。

但这显然还不够,因为与此同时,西方民用市场的枪械设计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沉重的皮卡汀尼导轨逐渐为更为轻便,也更加坚固的M-LOK、KEYMOD等新型导轨系统所取代,而新型战术枪托和马盖普射击法的出现,也使得无托枪械相较传统的AR系步枪越发失去竞争力,换句话说,作为一枝定位在现代步枪的产品,QBZ97必须改进自身以适应市场需求,否则就只能沦为仓库里的滞销品。

图为T97-GEN-2(第二代)步枪。注意枪托底部的快慢机。

幸运的是,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北方工业在加拿大市场上推陈出新,将第二代97式步枪推向民用销售市场。而在这款改进型步枪上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单侧快慢机、单侧弹匣扣、大提把大准星等又土又不利于人机工效的设计不见踪影,甚至还在护木上方设置了几个颇为时髦的KEY-MOD导轨安装孔,虽然在弹壳前抛这个问题上仍旧没有改善,但相较被诟病的QBZ97,第二代97俨然是浴火重生了。

图为在海外军警民市场上都炙手可热的HK双雄。

通过审视近些年来轻武器业界的小革命,例如导轨和抑制器的换代和流行过程,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总结出一个结论:这些技术难度不高的小改造,无不都是发端自民用市场,在其中卖得风生水起之后才被各国军警批量采用——换句话说,民用枪械市场就是军用技术的试验田。

因此,北方工业出口枪械的试水,也可以理解成为中国下一代单兵武器追赶世界先进设计的举措,笔者相信,距离人机工效惊艳全场的下一代国产枪械现身,已经不会太远了。(利刃/TO)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