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美无视联合国警告,向太空发射4

前言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太空的神秘面纱被渐次揭开。世界各国在太空中发射的各种卫星,标榜上“大国之器”的称号,在太空轨道上“和平”运行。

但在这些看似和平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可怕的威胁。从探索宇宙初期开始,也就是61年前,美国居然为了一己私利,无视联合国警告,向太空抛洒了4.3亿枚铜针。

就在这些在太空漂浮多年的铜针还未被大气层销毁的时候,美国居然又发起了多个计划,妄图侵占全球的视野。

那么,美国当初抛洒的这4.3亿枚铜针究竟有何危害?在美国的狼子野心之下,推行的那些计划,又有着怎样的阴谋?

61年前的4.3亿铜针,著名的西福特计划

上世纪5、60年代,美国为制造出一个无法被人为破坏的全球通讯系统,执行了一项“西福特计划”。通过在地球轨道上制作一个金属反射云,由它来代替自然界的电离层,彻底实现脱离气候影响的通讯信号。

此项计划可有效避免当时进行远距离通讯,所要用到的海底电缆传输,以及电离层反弹无线电信号的弊端,防止在各种原因之下海底电缆被截断,或者是电离层通讯中对自由电子密度,以及无线电波波长的要求,只有在特定电子密度之下才能在地面和电离层间反弹的情况发生。

这项计划一旦成功,美国军方堪称一本万利,不仅能够在远距离通讯方面遥遥领先,当时和苏联竞争方面的劣势也能扳回一城。

也就是说,美国在筹谋这一计划之时,就把政治斗争放在了首位。

早在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因战争的原因,导致国家内部出现了疲软的态势。只剩下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挺立在世界的中央。

可偏偏这两个国家秉持着不同的意识形态,美国想要用资本主义独霸世界,而苏联却坚决反对美国插足自己的势力范围。两相抵抗与争斗之下,冷战便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各方面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经济上的发展,军事上的扩张,还是想方设法为自己找盟友,美苏之间也算是交手数回合。

美国初期的进攻态势,让苏联方面走向了防守。但是处于防守阶段的苏联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一门心思的发展着军事和科技实力。随着苏联的国防工业建设,以及武装科技力量的大踏步增强,美国不得不栽了跟头,在争霸中呈现出收缩态势。

尤其在年8月13日,苏联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一条全长公里,高5米的柏林墙之后,让美国的神经变得更为紧张,美苏之间的冷战彻底到达了高峰。

随着两国竞相恢复核试验,美国也在为战争做着准备。

随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剑拔弩张,军用通信和民用通信的地位变得不言而喻。一旦苏联方面切断大西洋海底的电缆,那美国本土和欧洲驻军之间的通信就会中断,美国在两国交战中,就会变得一败涂地。

这就让“西福特计划”的推行,变得更为急切。

美国为了实现的自己的利益,还为了不引起国际众怒,掩人耳目,早在年,便找到了位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由科学家沃尔特·E·莫罗这一计划提出者,和哈罗德等众多科技人才夜以继日的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终于在年,“西福特计划”的研究有了成果:那是长约1.78厘米,直径为25.4微米,总重共达19.5千克的4.3亿根铜针。这些比发丝还细的铜针,在那年的10月21日,被美国军方用一枚宇宙神——阿金纳B火箭,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进入太空。

这4.3亿万根铜针进入太空之后,便受到了太阳风暴的影响,并没有如同美国设想的那样均匀地散布在地球轨道上,也就没能形成反射无线电信号的云状环。

很显然,第一次的西福特计划失败了。

但是美国军方却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停止这项卑鄙的实验,而是加大了各方面的支持,势必要把4.3亿铜针成功送上太空,完成远距离通信的任务才肯罢休。

于是,林肯实验室中的研究人员再次对铜针进行改良,将铜针的尺寸由25.4微米缩小到了17.8微米,另外铜针的内部结构也在不停的进行优化。

多次模拟试验后,全新的铜针正式面世。

年5月9日,信心满满的美国军方又一次启动了另一枚阿金纳火箭,将那更新升级完毕的4.3亿根铜针,紧密包裹在了由萘凝胶制成的装置中,然后跟随卫星进入到了太空中。

随着萘凝胶在太空中的迅速蒸发,这些铜针被释放了出来,准确抛洒在了距离地面公里到公里之间的轨道上。在轨道倾角87度到96度之间,形成了一个宽约8公里,长约38公里的云状环,在相隔公里的两个地方,建立了无线电通信。

充当着微小偶极天线的铜针,实现了美国进行远距离语音传输的愿望,而且传输速率到达了每秒比特,相当于年电话的调制调节器速率。

这一次,美国苦心经营多年的“西福特计划”,可谓是相当成功。

美国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景,抵挡了苏联可能会对其进行抑制的可能。但那4.3亿根铜针在给美国带去利益的同时,却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灾难,而美国却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西福特计划祸根未除,美国仍旧兴风作浪

当初美国将这一计划交到林肯实验室,为的就是掩人耳目,以免受到来自世界的压力。但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美国的所作所为还是被英国的天文学家给观测到了。

英国天文会将美国的这一卑鄙的计划公之于众后,世界范围内对美国掀起了一阵指责。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联合国不得不站出来发声,要求美国停止所谓的“西福特计划”。美国当然不想放弃自己的利益,想要凭借自己的大国地位压制这些“嘈杂”的声音。

可是老对手苏联,怎么可能让美国继续挺进实力,马上便站出来说了一句:“美国向太空抛洒的数亿根铜针,对X波段有很强的反射能力,会对全球电磁波产生严重的影响。”

听闻美国计划内里的真实危害,众多国家对美国的行为跳脚。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加上在时代变化下,西福特计划中逐渐落伍的通讯技术,最终美国放弃了继续进行“西福特计划”。

甚至美国军方还专门准备了一套说辞,替自己辩驳:“这些铜针是不会在太空中漂浮太久的,只需要用个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坠落到大气层中进行烧毁,大家不必担心。”

但是时至今日,美国在61年前发射的那4.3亿根铜针,还有很大一部分仍旧在太空中漂浮,成为了太空垃圾,根本就没有坠落到大气层当中。当然这些也只是能够观测到的,还有多少没被观测到的铜针,我们也说不准。

这些不断在地球轨道上高速运转的铜针,可不仅仅是太空垃圾那么简单,后来各国运载升空的航天器,也会受到来自它们的致命威胁。只要是这些仍在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撞上这些微小的铜针,也会在仅仅10秒时间内,产生爆炸。

而这些卫星爆炸之后,还会产生蝴蝶效应,那些被炸开的碎片将会成为新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太空当中。一旦有新的卫星发射升空,又会再一次面临更严重的威胁。

这样下去,太空中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这对于有限的太空空间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想要在今后继续探索宇宙,就不是“排号”那么简单了。

如果说这样不够直观的话,那接下来的例子就能让我们感到心惊肉跳了。

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曾撞上0.2毫米的太空垃圾,导致航天飞机出现故障,所幸飞机关键部位还算完好,这才提前安全返航。

这次教训还不够,自食恶果的美国,在年飞行在太空中的发现者号,同样也是差点撞上太空垃圾,成为另外的太空残骸。

接连差点出现事故的美国,却并没有将这种来自太空的威胁放在心上,就连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亏心事,也是一直秉持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甚至,美国军方在明知道太空垃圾已经不计其数的情况下,仍旧疯狂推行接下来的多个计划,妄图侵占全球的视野。

“星链计划”军事化,亚马逊“柯伊伯计划”

美国在61年前推行的“西福特计划”,已经让其自食恶果,但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布置自己的势力,实现用霸权主义统治世界的狼子野心,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接连授权推行了“星链计划”军事化,以及亚马逊“柯伊伯格”计划。

“星链计划”是在超级富豪马斯克手中推出的,虽然表面上打着建设太空高速互联网,想让全世界都享受到这种价格低廉,不受任何地面限制的全球网络快感的幌子,建设高科技的民用互联网,但是其内里归根结底,还是在为美国军方服务,是在妄图实现军事化的行径。

马斯克正式公布“星链计划”后,甚至还声称:“自己将在年之前,向地球近地轨道发射4.2万颗卫星,为全球提供最强的WIFI信号。”

要知道马斯克口中轻描淡写般提出的4.2万的数字,可是相当于现在全球卫星总量的10倍,一旦实现后果不堪设想,到那时岂不是全世界都处于了美国的监视当中?

但是马斯克的这句宣言,并不是他的一时兴起,而是真正的落实到了实际当中。在年2月,马斯克就已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了首批2颗星链实验通信卫星。

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运行之后,对于马斯克的这种“民用”行为,美国军方也终于按捺不住表面的虚伪,正式将军用的本意,搬到了台面上。

年,SpaceX获得了美空军的资金,专门用于研究将星链的通信信号与美军战斗机相连接。除了实现这种军用通信卫星的功能之外,美国还提出了“加密互联网通信”的要求。

次年,SpaceX再次获得了开发军用版星链通信卫星的资金,让上述两种计划更大规模的实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毕竟现在属于“星链计划”旗下的用户,就已经激增到了25万人,今后的用户数量,也是可以预见的大量增加。

在马斯克和美国军方的联手操纵下,至今已经有颗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抢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卫星轨道。在未来数年的时间里,马斯克的4.2万颗卫星计划,很有可能就会变为现实。

到那时,全球都会被美国的通信技术所覆盖,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美国的监视。

更加恐怖的是,这些星链卫星还具有真实的作战能力,还能操控机器进行作战,在无人作战的冲击下,又有什么方式能抵挡美国的铁蹄?

而当想要击落这些星链卫星,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它根本就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就连侦查导航也是样样全能,直接就是无懈可击。

在马斯克为了“星链计划”而费心时,他的对手亚马逊也在年推出了一项名为“柯伊伯格”的卫星计划,共同竞争空基互联网的领域。

在亚马逊的设想之下,此次的“柯伊伯格计划”将在5年内进行83次火箭发射,将颗卫星送至地球轨道运行。

据“柯伊伯格计划”发言人詹姆斯·沃特金斯称:“亚马逊没有提供相关合同的具体费用,但公司在三项交易中已经投入了几十亿美元,可以称作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商业运载火箭采购。”

看来这又是一场所谓的“民用化”卫星升空计划,但是细细想来,没有美国军方的支持,亚马逊真的能耗资如此巨大,将手伸向军事领域吗?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和亚马逊的“柯伊伯格计划”,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用竞争促进差异化互补的进程?

尤其是在马斯克宣布退出手机产品计划之后,“星链计划”的未来客户群体,又转移到了特斯拉汽车和手机的身上,这让亚马逊方面计划的推动,又有了更大的空间,因为他们的重点并不在这些上面,而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

总而言之,无论是“星链计划”也好,是“柯伊伯格计划”也罢,他们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美国,也都是美国为了实现在全球缔造“全方位控制链”的外壳。

而那些已经充满太空垃圾的环境,也已经不被美国容纳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2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