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马自达宣布,一欧元出售6亿元的股权,这是怎么一回事?最近几天,马自达表示,该公司在俄罗斯的业务已经难以为继,将持有的所有在俄合资企业股份,以一欧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原来的合资伙伴。有媒体计算,马自达这次转让的亏损高达亿日元,差不多是6亿人民币左右。
其实不止马自达,从今年10月份开始,跨国车企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彻底退出俄罗斯,以白送的形式全额抛售。这其中包括德国大众、奔驰,法国雷诺、标致,韩国的现代和起亚,日本丰田、本田、日产等等。
基本上在国际上能叫得上名号的跨国车企,都正在撤离俄罗斯。俄罗斯的汽车工业正在面临一场决堤一般的大衰退。
原因也很简单,俄罗斯遭到制裁之后,汽车零部件被迅速断供,今年2月份普京下令“乌克兰去军事化行动”,随后西方国家发动制裁,3月份所有从欧美进口零部件的渠道全部被切断,随后的大半年,汽车工厂陆续陷入停工,直到今年10月,几乎所有汽车集团都已经绝望,选择逃离俄罗斯。
这件事情听起来似乎很绝望,俄罗斯居然在对抗西方制裁的时候倒下了。目前俄罗斯的汽车市场今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已经缩水66%。比如说最为重视俄罗斯市场的现代汽车,在俄乌冲突之前,现代的销量是辆左右,而8月和9月,现代的销量是0。
是的,其实很多车企在今年5月份已经归零,美国和欧盟出台的制裁政策,几乎涵盖了俄罗斯整个工业部门的所有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所有在俄罗斯的主机厂没有办法从正规渠道获得任何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控制芯片和高精度金属加工件。
好端端的一个大国,能造战斗机、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怎么反倒会被汽车零部件卡脖子呢?
俄罗斯的汽车工业是在本世纪才刚刚被重视,发展时间相当短暂。年,韩国车和中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在一年之内销量破万,不是外来车企有多么优秀,只能说本地的“俄系车”实在是过于拉胯。
俄系车除了外观看起来像现代汽车,从设计理念到配置,再到工厂管理和销售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70年代。驾驶体验非常差劲,车厢内永远散发着汽油味,内饰粗糙破旧,空调常年坏。
也就是那个时候,曾经出口过中国的伏尔加汽车,直接被逼得退出乘用车市场,转为专注生产公共汽车和卡车。
当时普京颁布了一条重要政策,要求所有外国车企必须在俄罗斯本土设立组装厂,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大幅下调关税,最低可以降到0%。
但是由于俄罗斯本土市场体量小,过去10年,全国总销量最高也不过万辆,是欧洲市场的五分之一,北美市场的十分之一,中国市场的二十分之一。
各大车企在本土建立完善生产线的意愿不大,只有总装工厂在俄罗斯,其他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全都需要进口。这就导致,虽然俄罗斯逐渐重视汽车工业,但是始终没有合适的发力点,整体汽车工业对外依赖极大。
外国车企没有把核心技术引进来,本土车企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年,普京参观军用越野车的时候,不小心把门把手扯了下来。当时这件事情也就一笑了之,事到如今,笑话变成了梦魇。
生产这个军用吉普车的厂家是乌里扬诺夫汽车厂,简称UAZ,是俄罗斯仅存的民用车厂家之一。虽然最近几年大量吸收了欧美、日韩、中国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理念,但是采用的也是外国零部件,在俄罗斯本土甚至找不到一家加热汽车座椅的供应商。
其工艺和管理的精髓也没有学到,UAZ依旧热衷于人工组装,自动化率很低,虽然产品已经大为改观,但是依旧有俄罗斯工业“傻大黑粗,不拘小节”的气质。反映到市场上的实际问题就是产品竞争力不足,
欧美制裁之后,俄罗斯政府承诺加快替代计划,但是短期内还是难以解决进口依赖问题。因为欧美国家的制裁,就算是很多非西方国家也不愿意冒风险提供替代产品。
可以这么说,无论俄罗斯的意志和决心如何,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决进口依赖问题的,这需要至少3到5年的逆向工程和创新,从材料到加工以及设备等各个层面去解决。
当下最需要的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让俄罗斯国内整个汽车行业“有车可卖”,俄罗斯已经放宽进口限制,正在从中国和白俄罗斯的工厂进口汽车,直接把进口整车投放到国内。
俄罗斯也在为本土车企松绑,允许销售没有安全气囊和ABS的车型,保证本土工人不失业,全国上下有车可造。
总的来说,汽车工业的供应链复杂,全球化程度非常高,一辆车涉及数千个零部件,俄罗斯当下贫瘠的市场难以支撑起整个供应链,想要找到破局点,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