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泽云通讯员穗统宣胡泽量
8月13日,广州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万亿元,年均增长5.7%,消费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7月,广州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广州更好发挥消费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时期,在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双重作用下,广州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年的.42亿元增加到年的.66亿元,年均增长5.7%。其中,-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稳定,年均增长8.1%。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促消费政策成效明显,消费品市场显现出较强韧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降幅小于全国(下降3.9%)和全省(下降6.4%)。
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食品、日用品等基本消费品增长稳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4.6%、16.1%、12.2%和18.6%。消费升级类商品需求旺盛,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2.7%、15.0%、12.4%和11.9%,以上四类品质消费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的比重稳步提升。
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向传统产业渗透,消费品市场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为稳定整体消费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2亿元,是年的3.4倍;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0%,比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年,全市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21.2%,高于同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5.5个百分点。年,开展线上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户数比年增长1.8倍;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22家。
广州消费市场主体焕发活力。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达户,比年末增加户,增长80.2%。零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68户,超50亿元的企业12户,超亿元的企业6户,龙头企业实力增强。消费行业吸纳就业功能进一步强化,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区域结构更趋优化
“十三五”时期,黄埔、花都、从化、增城等开发区和外围城区消费规模增长较快,区域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各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其中黄埔、花都、从化区在京东、苏宁等互联网零售龙头企业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超过10%。尤其黄埔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政策利好等因素驱动下,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