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座城市。」
当我们庆幸于城市GDP排名又跃升了,城市房价又飙升了,城市面貌又提升了,却鲜有人愿意了解这所有「升」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正如郑州,在激烈的城市竞争格局中它依然能够阔步向前,那么它赖以仰仗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或者说,这座城市DNA是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是产业。
01
一个城市的大事莫过于产业。
鹤岗房价成白菜价,鄂尔多斯成鬼城,东京辖下两小时车程的小镇为吸引人口居住送房子,它们都是现在失去产业的例子。
全国有个称市的地方,光地级市就近个,省会、直辖市有34个,要想从这些城市中脱颖而出,难!
郑州是有产业的,过去五年,郑州的GDP连跨8千亿、9千亿、1万亿三个台阶!
年郑州GDP.7亿元,排名全国第15位。
郑州有两个产业很出名:一个是富士康,一个是房地产。
因为郑州富士康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苹果手机。而且郑州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度很高,达到28.9%,全国第一。
很多不甚了解郑州的人,要么说郑州靠富士康,要么说郑州靠房地产。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正名一下。
02
论发展的相对速度,近20年,在国内,可以排在前三名的是:深圳、郑州和合肥。
但相比底子基础更好的合肥,深圳和郑州是真真正正从村子和县城的基础崛起。
是真正的从零崛起,从解放前的零开始,一个靠着全国的政策支持和力量支持,成为中国四大超级一线城市,一个背靠优越的地理交通和辛勤的劳动人民,走到了中国十大都市的门口。
所以,论发展速度和崛起速度,我们完全可以说“南有深圳,北有郑州”。
每当我们说起郑州的好,说起郑州的发展速度,展望郑州的未来前景,很多人就会拿出教育、产业和科技说事,最常见的便是:
“你GDP再高,有几个像样的高校?”
“你GDP再高,有几个高科技企业?”。
是,我们承认这是郑州最核心的短板,但这并不能成为郑州崛起的障碍。
从年,河南省会迁到郑州后,国棉厂、二砂、油脂化学厂、面粉厂等一批工厂在郑州拔地而起,数以万计的工人、知识分子、技术人员、教师、管理干部、基层工人来到郑州支援建设,成为新郑州人。
截止年,建成城市面积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万,城市人口.8万,城市面积扩大了近四倍,人口增加了十几倍,至此,大郑州的雏形基本勾勒完成。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八十年代,也是郑州棉纺织行业最辉煌的时代,仅年利润就高达1.78亿元,“一年赚回一个厂”成为了现实。
从这点来看,说郑州是以工业立城一点都不为过。
90年代中后期,郑州工业渐趋没落。
以河南省、国内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二砂为代表的一批老工厂,是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的破产同时又意味着郑州工业时代的结束。
在重工业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郑州开始向商贸城市转型,在原来城市框架下高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城市发展思路也在不断探索。
03
直到年,郑州目前CBD的老军用机场准备搬走,当时的市领导准备到港澳地区招商引资,办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港澳新城。
方案报到省领导案头,被直接驳回。领导的回复只有六个字:“高起点、大手笔”!
于是全球招商、全民参评、规划立法,一个庞大的新区即将出现。
和之前遍布全国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不同的是,这个新区规模更大——超过现有城区面积,定位更高——规划为现代化水域靓城,模式更新——提出经营城市概念:城市建设不能全靠政府投资,要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
这就是曾经被称为鬼城的郑东新区。
楼市的黄金十年成就了郑东新区,郑东新区的建成也完全改变了郑州。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郑东新区之后,郑州城市框架一下子拉开了,从年起,郑州城建一年一个台阶,年郑州建成区更是实现历史跨越,达到.27平方公里,17年间平均增长达到10.5%!
从郑东新区开始,郑州一改之前温吞水的北移东扩路线,开始板块化扩张,终于在年成为第八个国家中心城市,站在我国城镇规划的最高层级上。
17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各项数据情况
两年后,郑州宣布建成区面积超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千万、GDP超万亿,这三个数字放在一起,意味着郑州成为长江以北,北京、天津之后的第三城。
再加上,近几年,郑州以“东扩、西拓、南延、北联、中优”为准则,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郑州的新城也如雨后春笋般强势崛起。
只是这些新城最大问题,就是缺少人口,而众多新城拿什么吸引人口?
毋庸置疑,就是产业。
04:
过去郑州靠产业摆脱了郑县的影子,今天郑州变身国际大都市仍需产业的加持。
从年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全省产业集聚区总量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载体功能日益凸显。
年,全省产业集聚区有个,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71.6%,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7.3%,从业人员达到万人,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成效显著。
年,郑州电子智能终端产业、电子信息工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约76%。
以航空港区为例,富士康作为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达亿,手机总出货量超过全球七分之一。随着富士康的入驻,并吸引相关企业到来,形成了电子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为航空港提供了30万个就业机会。
富士康对于郑州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富士康的主力在郑州航空港区,该区在年的GDP亿,占整个郑州GDP的比重不到10%。
富士康的存在毫无疑问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郑州富士康有十几万员工,如果没有富士康,这帮人十有八九是要出省就业的,会流往江苏、浙江一带。
至于富士康影响房价纯属无稽之谈,真正影响郑州房价的依然是对郑州房子需求的人,这类人打算在郑州安家落户,要留在郑州发展,才最终影响了郑州的房价。
尤其是,今年3月份,河南卫视的一则新闻,将郑州划定32个核心板块的规划公之于众。
自此,郑州自动切换为火力全开的模式。
结语:
从近几年的郑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来看,郑州的快速发展,少不了房地产的功劳,但现在却被房地产“绑架”,成为了17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对房地产依赖度最高的城市。
在房地产投资相当于GDP的比例中以28.9%拔得头筹!
所幸的是郑州近几年也一直在努力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年郑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当于GDP的比例比是36.8%,年占比是32.1%,而到了年下降为28.9%。
而今,郑州作为北方第三城,中原城市群中心,逐渐摆脱对地产、富士康的依赖,加大发展新兴产业的力度、发展高端制造业、稳定一般传统制造业、逐步淘汰落后产业。
头顶耀眼的产业光环,一众代表未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机构扎堆进驻,海归人才、科创精英集中涌入,郑州的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正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郑州注定将发生许多变化,城市产业的新名片也将重新洗牌。
我们有理由坚信,未来郑州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推向全球,不断缔造新的河南制造、中国制造的名片。郑州飞速向前,产业蝶变将助推它加速奔向千亿级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