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
我们都是追印记的人。
江藻古贤钱时《明镜里赋》有对陶瓷业的描述:“宋元为陶者居,得玉缸窑中”。宋代是传统制瓷业非常繁荣的时期,现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个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藻境内发现两个的宋代窑址,分别是鱼山窑址和船山窑址,船山窑址还出土过一个完整的“韩瓶”。
诸暨古代窑址图
船山窑址:在江藻镇东南面的船山之南,面向江藻镇。前有池塘,窑室的一部分已被叠压于诸湄公路的下面。
年,“江藻汽车站”扩建施工时该窑址被发现,属宋代青瓷窑址,出土时堆积层厚度在1.5—2.8米之间,面积约平方米左右。产品以青瓷碗、盘、盏、瓶为主,其中以韩瓶为多见。
其中,出土完整韩瓶一只,整个高度25厘米,底部直径8.5厘米,口部8.8厘米,瓷器外壁刻有草书“官”字十四个,这个“韩瓶”已成为博物馆藏品。
韩瓶是一种流行于南宋和元朝时期的瓷瓶,韩瓶外形瘦长,大多高19厘米,最凸处直径10厘米,瓶口径6.3厘米,是当时军队士兵用于取水的工具,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军用水壶。
这些器具的发现对当时的文化、军民的生活习性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之所以通称为“韩瓶”,相传这种陶罐是南宋名将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队里的士兵用的汲水器。
图片来自网络
韩瓶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时有出土。由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金兵屡屡进犯,战争连绵不断,当时古窑群烧制大量“韩瓶”,均作为战备品直接提供给韩世忠、岳飞抗金之用,韩瓶为军队作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宋窑的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江藻宋朝时的社会状况,特别是韩瓶的发现,对于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推知这一带当时军事活动频繁,令人想起轰轰烈烈的抗金战斗,沧桑岁月都凝聚在粗朴的韩瓶上。
真是了不得呢!
……
来源:江藻镇
供稿:朱晖陈佳玲
审核:吴驰
责任编辑:骆依婷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