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出现中国装备身影国产大疆无人机

这几天,俄乌冲突的战事烈度出现了些许下降,双方的战线仍未真正划定,但烈度的降低似乎说明冲突进程正在进入后半场。在这一阶段,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各界的注意,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知名的民用无人机“大疆”,成为了俄乌两军竞相使用的“抢手货”……

我们知道,自年以来,中国大量出口技术高端的国产察打一体无人机,抢下了很大一部分的国际军用无人机市场。不仅如此,以“大疆”为代表的国产民用无人机,也在国际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份额。而在外国用户的手中,此类民用无人机开始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局部战事中,其在某些战场环境下发挥出的效能,往往并不比正儿八经的军用无人机低多少。尤其是城市作战的环境下,民用无人机的价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城市作战中普遍存在的“小部队各自为战”的战场需求有关。在这种环境下,作战人员的视线很容易被建筑物遮挡,对小范围内的侦察需求成倍增加。同时,城市环境下往往存在大量隐蔽良好的狙击手、反坦克手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射手,可从度任何一个角度向对手发起攻击,传统的侦察手段很难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他们都找出来。

更麻烦的是,受制于操作复杂、成本高和机身尺寸等问题,军用大中型无人机并不适合进行低空侦察作业,不仅很容易在城市上空被击落,而且还难以同时承担多个作战区域的侦察与通信需要。相比之下,小巧灵活的民用无人机倒是很适合这种化整为零的战场环境,仅需单兵即可操作,且即便被击落,也并非多么昂贵的作战损失。于是乎,以“大疆”为代表的国产民用无人机,自然受到了各方的青睐。

不难发现,尽管不少国家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较为复杂,他国官方甚至不允许军队直接采购中国无人机,但却挡不住基层部队以“玩具”或“电子产品”的名义进行合法购买,然后将这些无人机用到了战场上,美国陆军和一些执法部门就是在这方面打“擦边球”的老手。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无人机价格较低,更是因为其综合性能明显超越外国厂商的同类产品,有着很强的技术竞争力。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不排除中国军工领域的相关团队,会大量借鉴民用无人机在战场上的表现,为部队开发性能更强的城市战单兵无人机。向军工企业向民企“取经”,这也算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大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