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他们时的情景:
40个奶声奶气的孩子,就像40个可爱的小土豆,用稚气未脱的童音,唱着欢快的歌曲,那摇头晃脑的小模样,那一本正经随着旋律摇摆身体的小造型......一下子就征服了我这个老阿姨的心!于是,刚刚结束了20年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我,在内心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我找到校长,表明来意:期待能选择他们成为我小学执教生涯的第一批搭档。
校长说:“这可是全校留守儿童比率最高,学生问题也最多的一个班,你可得考虑好了!”
20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们充满希望,他们清澈的眼神不会说谎!于是,我对校长直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相信他们!”
金色九月如约而至,幸运的我,梦想成真,果然成了他们的新学期搭档。这一搭,就是整整两年!
二、班情分析。
我们的学校名叫新安集镇中心小学,是神州版图上再普通不过的一所乡村小学。学校位于宁静的沙颍河畔,校园简朴洁净。新安集镇民风淳朴,孕育出的孩子们也都有着乡村少年特有的灵气。我的新搭档们-----四十个孩子全部来自乡间,就像四十匹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他们中70%都是留守儿童,在家中与祖父母们相守度日,每年与父母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这样的家庭模式训练了孩子们极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热情善良有担当。小小年纪,很多孩子已经是家务小能手,可以照顾家中老人了。但是,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个性较为松散,缺乏自律性。结合这种情况,我为班级命名为“小骐骥班”,鼓励大家改正不足,从小野马成长为千里马!
这一灵感源自北宋大儒黄庭坚的诗句:“世间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没错,孩子们就是等待驯服的马匹,我,就是相马名士九方皋。对此,我信心满满。
三.育人理念。
但是,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后,我就发现,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果然遍布荆棘。孩子们除了纪律性欠缺,行为习惯散漫等缺点,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不足,那就是:因为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信息的闭塞与滞后,他们普遍缺乏对家乡的认同感,存在着小小的自卑情绪。这,也是小骐骥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这种自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面的引导干涉,就将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大障碍。为了帮助他们树立起求知向上的宝贵自信,我特意召开了班级养正大会,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为我们共同的小骐骥班打造了以下教育理念:
不待扬鞭自奋蹄,且看骐骥创奇迹!四.实践做法第一步:以爱润心,塑其神。小骐骥养成之初,必先要收其野性,塑其精神。草原上的驯马人,驯服马匹的过程往往是从一番激烈的缠斗开始的。教育却是驯化心灵的过程,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手段。我坚定不移地认为:爱是所有教育的起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小马,一定要做到因材施爱,才能打造出万马奔腾的和谐景象。
因此,开学后的一个月里,我深入走访学生家庭,同时结合科任老师细致了解学生基础,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制定出了每个人专属的“一对一真爱成长方案”。具体来说,就是:
1.关爱“马尾巴”。相信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那么几个令人头疼的小马尾巴,他们本性不坏,行为习惯却缺点多多。如果对这些孩子的不足之处视而不见,小马尾们就可能将缺点酿大,一不留神,还会变成害群之马。根据周老师的经验,对这样的孩子们的干预引导,一定要开始的最早,坚持的最久!我们班有个可爱的小马尾,名叫邓鸿昊,两年里我一直坚持用自己独特的关爱方法去影响他,还把他的转变过程编成了快板:马尾巴,咱不怕,家校共育一起抓,各科老师齐上场,还有同学来帮忙。不抛弃,不放弃,一有进步就鼓掌!2.严爱“千里马”。再来说说这些令人骄傲的小千里马吧,他们可是马群中的领头兵,学习习惯、个人修养、品德养成都是班级中的典范,因此也就成为了老师们的心头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