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枭
前言
近日,有消息称,社区生鲜连锁品牌钱大妈已委聘中金及摩根士丹利负责IPO,拟募集31至39亿港元资金,最早在今年年底招股;同时,钱大妈还计划在IPO前的一轮融资中筹集20亿元人民币,令其估值可进一步提高至最多亿元人民币。尽管钱大妈方面不予置评,但如此详尽的日程和募资范畴,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
猪肉铺起家
临近上市的钱大妈,最早起源于东莞长安农贸市场内的一家猪肉铺。年,钱大妈创始人冯冀在农贸市场内盘下了一家猪肉铺,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冯冀打出了“不卖隔夜肉”的标语。然而也就是这句标语,让冯冀得罪了市场内的大量同行。你卖的不是隔夜肉,意思是其他家卖的都是隔夜肉?最终,冯冀被同行们联手赶出了菜市场。
在东莞受挫后,冯冀来到了深圳。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冯冀发现,与东莞相比,深圳的收入水平更高,消费能力也更高,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也更高。就这样,冯冀重操旧业,在深圳开下了第一家钱大妈门店,继续打起了“不卖隔夜肉”的招牌。
也正是这句标语,让钱大妈迅速在深圳引起了消费者们的注意。开业第一天,客流量就超过了人,并凭借优秀的品质得到了消费者们的认可。同年12月,钱大妈已在深圳开设了4家门店;年2月,钱大妈广州骏景店开业运营,也标志着钱大妈正式走出深圳。截至年5月,钱大妈已进入全国近30个城市,门店数量突破家。据公开报道,钱大妈将中国市场划分为12个大区,并计划在年完成除东北以外的所有区域的布局,最终目标为“全球卖菜,进入中国所有省份”。
加盟商损失惨重
随着钱大妈越开越多,看似火爆的市场,加盟商们确实损失惨重。不久前,曾有一位来自长沙的店主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表示,年5月,自己卖掉房子共计投入万加盟钱大妈,却持续面临亏损,发生控诉钱大妈不合理的运营模式。无独有偶,据电商报报道,另一位钱大妈店主小刘同样也在半年内巨亏十几万。看似门庭若市的背后,实则埋藏着极大地经营弊端。
加盟商承担全部费用
结合两位店主的发声来看,加盟一家钱大妈的费用大约在55-60万元左右。除了远超市面平均水平装修费之外,加盟商还需自行购买电视、冰箱、冰柜等相关设备。同时,店内员工由钱大妈方面提供,并根据职位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劳务输送费”,且工资由加盟商方面承担。
过高的经营成本
高昂的加盟费用,仅仅是一个开始。钱大妈方面规定,加盟店每日19点以前产生的收入,将抽取1.5%作为品牌使用费;加盟开店半年后,将抽取门店1%的利润分成。1%,1.5%这样的数字看起来不高,但结合整体经营来看,已为加盟商们带来了极大地经营压力。
根据规定,加盟店开业前三个月为引流阶段,所有商品维持平进平出,相当于前三个月均为赔本赚吆喝。而当引流结束后,只有在营业额或客流量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进行提价。如此一来,也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客流越高,营业额越高,也就意味着店内商品售价越高。而商品价格一旦提高,对于那些价格敏感消费者而言,则会选择其他渠道进行购买,抵消了提价带来的收益,陷入了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进货贵。按照规定,加盟商只能从钱大妈方面进货。而据报道,钱大妈的进货渠道,大多采取就近原则,即从周边批发市场进货,再卖给加盟商。但问题却在于,钱大妈卖给加盟商的价格,大多高于市场零售价,同时对加盟商提出每日进货量要求,进货量越低,单价也就越高。过高的进货成本,也让钱大妈门店在价格上天生劣势,即便是19点之后打折销售,往往也要比市场价格高出不少。为此,也有不少加盟商抱怨,如果能够自主从市场上进货,兴许还能实现盈利,从钱大妈进货,根本就赚不到钱。
据统计,在钱大妈家门店之中,90%以上为加盟店,而结合钱大妈在北京的开店计划来看,同样也将维持这一比例。高昂的开店成本,高昂的经营费用,也意味着钱大妈越开越多的同时,非但不会造成资金压力,反而还会拓宽资金来源,店开的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毕竟绝大部分压力,都落在了加盟商的身上。甚至有加盟商爆料,自己已经做到了百店前五,至今仍在亏钱。
其实不仅是钱大妈,越来越多的品牌,都陷入了品牌赚钱,加盟血亏的怪圈。与其经营一家百年企业,似乎远不如营销品牌,圈钱套现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