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分成本的上升导致整个的钛合金不管是钛棒还是钛卷还是钛板等等,都会受到一些成本上涨的影响。
需求侧近两天我也跟国内外的几大钢厂做了一些交流,每一家都是对未来(今年和未来2-3年),甚至包括十四五期间的钛合金都是看涨的。首先从产量来看,从近一个月开始,俄罗斯、乌克兰等主要的海绵钛产地都受到影响了,会对整个全球的产业链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另外一方面可以看看钛合金的需求,航空航天就是整个国家的战略,不仅咱们国家,其他的一些国家都在军备上有一个提升。航空航天的是钛合金的需求最大的一个产业。另外一个是海洋工程,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现在深海的探测器绝大部分用的都是钛合金,还有一部分是化工能源这块,化工能源除了传统的钛板钛卷等等,还有一个新兴的行业,这个行业是在中国这两年才刚刚新兴起来的,但是在海外特别是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叫阴极辊。国内市场的规模差不多也是在20亿到30亿之间。还有一个就是汽车行业,汽车逐步轻量化制造,那么它的轮毂从过去的铸造改成锻造,从过去的不锈钢逐渐的要改成钛合金,还有一些像汽车的涡轮的转子连杆等等,都是在逐渐的使用钛合金做轻量化,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航空航天、海洋、化工能源、汽车等这几大块,这个需求已经是规模非常大。所以综合这上面的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市场的钛合金会持续上涨,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是高点,现在谁都说不准。
俄钛的供给转移俄钛的钛合金的产量,特别是航空航天的,它的产量基本上在全球占到了20%左右,近期我们的来自于国外的海外的最终用户,特别是来自于美国的这样的一个最终用户,比方说波音、法国的空客,还有以及像一些发动机的厂家(GE、罗罗、霍尼韦尔、赛峰等),他们都是在询问,中国企业的航空转包业务的供应商有没有在使用俄钛的原材料,如果有的话一切叫停,那么也就是说俄钛占据的20%的市场一定会转移出来。我认为宝钛作为世界第三大的供应商,预计是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者。举例来说美国的一家钛材生产商,它在美国的工厂目前交期是18周左右,俄乌危机后,很多的锻铸企业,就将订单转向了这家企业,同时也有转向我们国家的钛材产商。目前这家美国钛材商的交期预计要到30周左右。宝钛据我所知现在正在做国际转包认证,某国际知名的发动机的企业正在认证它,而且今年就要求它必须要开始,每个月给各锻铸厂供给十几吨的钛材。这个需求大概率就是从俄钛那边转移出来的。
高温合金高温合金主要是看三种金属元素,基本上是铁、镍、钴,铁的价格比较稳定,而且产量也一直很稳定,其实主要我们看的是镍和钴这两个最基础的元素。镍基合金我们以来做举例分享,钴基合金我们以HS(简称)来做分享。
镍基合金镍基合金的镍占比在52%-56%,所以镍价格决定了的价格。镍基合金最大的产地是巴西,排第二的是印尼,第三个菲律宾,第四个是南非,第五是俄罗斯。印尼和菲律宾这确实是世界最大的镍的来源,虽然说巴西产量也很大,但是航空用的镍主要是印尼和菲律宾,然后俄罗斯产量也很大。跟钛合金一样,影响镍基合金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局势带来的资源紧张。第二个因素,我们看印尼在大概年左右,出台了对于镍矿的一些政策法规,不断地关停了和减少镍矿的开采量。这也带来了年到年左右镍价的震荡上行。所以政策因素是镍基合金涨价的第二个主要因素。第三个就是需求侧,不管军用、民用,需求都有较大的增长。钴基合金
钴基合金,是钴基合金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也是在航空领域上也运用了非常多的材料。与此同时,锂电池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金属元素就是钴。差不多是在年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所以导致了那一年的钴基合金,从40美元一公斤涨到68美元每公斤。
企业备料一些锻铸企业,特别是国字号的企业,他们目前原材料基本上都是按照三年以及三年以上这种去备的。我了解到的是以前某一个厂每年备料花掉1个亿,现在基本上是花3个亿或4个亿。这个备料上逐步的变化,其实从几年前的中美 就开始了。很多企业担心有一天有可能金属原材料可能会断供,所以提前做一些储备。
铝合金和不锈钢铝合金,像西南铝、南南铝,价格相较于之前有一些增长,增长在5%左右或者是不到5%,而且他们的交期也在增长,从国内需求来看的话,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的战略储备。不锈钢的市场除了战略储备之外,还有一些民用的需求也在持续的增长,民用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油气以及能源产业,特别是对、、、等不锈钢。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在年的时候,我们买过的材料差不多是16.5元,截止到现在差不多是23块钱,涨幅将近30%。
涨价对原材料供给端的影响钛合金主要厂家航空锻铸厂,由于中国成立以来抛弃了苏联老大哥,从传统的俄系标准转向美系,现在中国的锻铸企业到海外买高温合金、钛合金的话,主要都是以美标为主。当然欧洲的也买,但是不是用于航空航天,主要都是用在地面燃机、能源或者油气等行业。钛合金国外厂家主要有PCC的TIMET、ATI、UKAD等,国内的钢厂主要就是由宝钛、西部超导、西部钛业、湖南金天等。宝钛作为全球第三大钛材供应商,它在空客波音的转包业务上已经有不错的订单。国内业务也是牢牢的占据了第一的位置。那么转包业务据一些消息称,特别是航空航天的最终用户,也在持续的加大对宝钛的认证的力度。
高温合金主要厂家国外的高温合金厂家主要有ATI、卡本特、specialmetal(PCC),产量最大是pcc的specialmetal,其次是卡本特,第三是ATI。但对于国内的锻铸厂而言,用的最多的是ATI、第二是卡本特,最低反而是specialmetal。有人认为PPC在被巴菲特收购了之后,由于巴菲特是一个对利润极度追求的一个商人,所以它由于对利润的极度追求,导致了可能对产品的质量把控上,可能有一些下降。高温合金国内厂家主要是抚钢、宝钢、上大、大冶等,国内整体对抚钢的产品质量认可度是最高的。
原材料涨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国际转包业务国际转包业务的影响个人感觉不大。原因第一点,空客、波音等终端用户在每年年底的时候,比方说11月份和12月份的时候都会跟钢厂谈一个新的长协(未来一年),也就是说年11月份去谈年全年的长协,一年的价格基本锁定。对于有长协的,我认为这些行业的企业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是确实有一些国际转包项目上有明显影响,这些产业主要是油气、天然气和地面燃机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前些年比较低迷,而且他们不像航空产业链管得这么好,并没有去谈原材料长协,就导致了他们向客户谈的价格都是以季度为单位的。国内军品军品方面,现在军方做了一个调整,他们要求几大主机厂在跟各个锻铸厂在谈价的时候,不管质量如何,以价低者得,而且这个价格有可能一年之中多次调整。一些极端的例子,去年有一些军方的锻件产品,有些企业将已经降了7个百分点,但目前还是在要求各个供应商在不停的在调低价格,加上目前一些水电人工费用都在上涨,所以对民营的铸锻企业的参军业务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好的一方面就是大家也在持续的去备原材料,特别像是一些中航工业内的企业,他们一般的原材料基本上已经备到了2~3年,所以他们原材料这块目前不紧缺,可以跟得上生产。而且他们受到原材料的价格的波动相对较小,可能受到影响的还是主要是一些体制外的企业,体制外的企业若是上市了,有钱了去做备料也会受到冲击小一些,如果它没有上市,可能资金面相对紧张,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整体看下来,从去年开始,军品放量,但是相关锻铸企业做了相对充分的备料,短期之内没有受到原材料涨价和交期延长影响,再往后,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或者年的上半年才能具体看到原材料上涨对锻铸企业的实质影响来。铸锻议价同盟从去年12月份的时候,中国锻造协会联合了所有中国航空类的锻造厂,包括宏远、安大、派克、三角、航宇和无锡透平等,做了一个对两型材料(INCONEL两重熔和三重熔、GH)的统一规范(之前是各家都有一个规范)。这样国内这些厂商统一对外采购都是一个规范,这一举措提高了整个中国锻造厂的一个议价的能力。
问答环节Q1:国家层面是会加大对国外原材料采购备货还是尽可能多采购国内原材料?A1:首先是国家政策层面,国家大的一个战略布局一定是要求国产化的。而且其实现在的国产化率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拿某个中国航空的铸锻厂做举例,大概5年前的时候,海外钢厂采购高温合金可能占了70%,到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50%,到现在应该是到40%这么一个比例。主要是基于自主可控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国产化。另外一个层面是企业的选择,国外的高温合金生产是从一九四几年开始的。我们起步晚、底子薄,所以整体而言高温合金还是国外的性能更好。从价格来说,目前还是国内的钢厂价格高。应该是两年前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对比,国内的价格比国外应该高了约10%。基于成本和性能上得优势,我想企业在不同型号上会有不同得选择。国内价格高主要的原因是在于熔炼,国外基本上实现了高温合金废料再熔炼的工艺,但是我们国内为了保持比较好的一个品质,我们都没有敢去用废料,所以国外的成本控制得比较好。Q2:工信部议价平台目前的实际成效?A2:这个标准叫进口三联团体标准,是年底才公布的,它的正式生效和产生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虽然说如果ATI、PCC和卡本特他们完全都接受了规范,但是他们的价格目前都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上涨。具体来说,在年的时候,因为疫情,出厂价是27美元每公斤,到了年底基本上35美元每公斤,可能未来会到37美元。另外一方面的交期从年的14周已经到现在的45周了。所以整体涨价的趋势还是比较强,议价平台只是有所改善各家锻铸企业买原材料价格的不平等。Q3:上游原材料厂家(比如抚钢)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的情况?A3:国内厂家涨价可能要慢一些,会跟下游进行沟通谈判,国外的厂家因为话语权比较强,可能想涨价直接就涨了,比如某个欧洲钛合金供应商,直接就因为俄乌危机开始收能源附加费了。锻件的价格主要是原材料和va部分,绝大部分原材料厂家比如抚钢,他一定会把价格的上涨传递给二级供应商,也就是锻铸企业。锻铸企业若是到了亏损边缘的话,一定是会将涨价的压力传导下去的。目前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应该是锻铸企业目前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但是目前来看对锻铸企业造成的影响还不明显。我们之前提到的备料,实际上在这轮装备放量的原材料储备之前,在年之前的 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做一些战略备料的准备了,那时候可能从半年的备料增加到了一年,到后来像中航的一些企业就直接按2-3年进行备货了。以备货的规模来讲,近半年应该看不到对下游锻铸厂的业绩产生影响。Q4:俄乌危机带来得钛合金需求向国内转移,这种情况得持续性如何?国外其他厂家是否能取得更多得转移份额?目前国外厂家的产能利用率?A4:我认为至少在年,甚至包括年这两年之内都会持续转移。因为现在对俄罗斯对于制裁才刚刚开始,俄钛20%-30%的市场份额,需要一段时间持续由其他厂商进行填充。另外关于国外厂商扩产抢占转移份额的问题,其实除了中国厂商在积极扩产之外,国外基本没有扩产计划,主要是因为他们没钱。我曾经去过的一家国外钢厂,他们的厂房几乎还是年前的破旧厂房,设备也还是一九五几年的设备,而且他们也是急需一些先进设备(比方说GFM精锻机),但实际上很多的国外的钢厂未必都有。当然俄钛转移出来这么大的市场空白,宝钛能吃下多少这不一定,但是好的一面是我们国内的西部超导、西部钛业、金天钛业等都在积极获取国际转包业务的认证,相信国内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最后说一下位于法国的UKAD,它之前隶属于奥布杜瓦,上周是被法国赛峰(30%)、法国的股权基金(30%)和空客公司(30%)共同买下了,也就意味着这家钢厂,未来会以赛峰和空客为主,可能这一块的业务会持续增长,有可能会影响到宝钛,甚至其他中国供应商的一些供应。产能大家都很饱满了,现在基本上大家的交期都是50周朝上了,高温合金和钛合金一样,基本上你现在下单,明年才能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