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决定国运但科创的力量在哪

导读科创将决定未来“国运”,当前新战略、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未来仍将由重科创、轻科创与虚科创这三股力量“三足鼎立”、“一锤定音”。自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未能超过8%;年以后,经济增速未能超过7%。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不但难以重回两位数增长时代,且还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也是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切换的题中之义。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唯有靠科技创新才能完成高质量转型。不仅中国,如今全球都认识到,21世纪科技的突飞猛进将超出人类想象,谁都想在这场危机重新洗牌中成为技术的领跑者与规则的制定者。毕竟,21世纪最大的红利就在科技,科创将决定未来“国运”。然而,科技创新带来社会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要达到引领者的高度也非单一领域的高精尖所能决定,德国即便没有很成功的航空发动机,也丝毫不影响“德国制造”不容小觑的工业实力。当前工业4.0、大数据、AI、5G等新战略、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未来仍将由以下三股科创力量“三足鼎立”、“一锤定音”。一是重科创,对应于航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重工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尤以“工业强基”的装备制造为重。目前我国高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比如年我国进口的芯片金额为.1亿人民币,约为全国进口商品总额的14.62%;目前国内的高性能机床基本上都是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进口,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一些高端发动机仍然无法自给自足,比如航空发动机依然高度依赖进口,目前世界航空发动机基本被美国普惠、通用和英国的罗罗牢牢掌控,国产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不足1%。据统计,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38.1万台,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五大市场占据了市场总额的70%。其中中国更是以13.8万台的销量一举超过欧洲与美洲市场总和(11.24万台),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然而从供应商角度来看,在这近14万台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中,仅有25%来自本土品牌,同比下降6%。在世界范围内,以ABB、库卡、发那科、安川为首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仍然牢牢把持着全球50%的市场份额。中国家机器人企业仅占国内市场的不到30%,而就在30%的份额里面,中国企业在中高端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上基本都得依赖进口。尤其在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国产品牌占有率还不到5%。据业内估算,这个差距至少有30-50年,那么当前如火如荼的“机器换人”大潮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因为下一个工业时代——智能制造的基础就是机器人,未来一块铁板能在台机器人操作下变成一辆惊艳的汽车(宝马德国莱比锡工厂的自动化率达到93%),在人工智能上中国怎么都绕不过去,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未来都将变成“无人工厂”。去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中24个新松移动机器人与舞蹈演员精准互动惊艳世界。5月17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新一代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SRCC5,实现机器人控制模式突破,为传统机器人增添了“智慧大脑”,增强了人机协同能力,使机器人拥有深度学习能力,其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度、速度等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其实,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在美国,但70年代后日本通过模仿、吸收、创新夺得头把交椅。可美国也不是省油的灯,近十年不单奠定了全球作战机器人和太空机器人80%的市场,以谷歌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更是遥遥领先,未来十年美国或将再度回归为引领者,而中国将重走当年日本的反超道路。当然,在重科创上不单是机器人,美国当初在阿波罗计划下将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产业,就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而在中国,近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多种新材料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由此可见,伴随航天航空、军工装备等技术的激烈比拼,未来大量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或将开启重科创指数级的商业化应用空间。二是轻科创,即指IT、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相对轻型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决定下一代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因为IT产业的特殊性,每当旧市场发生断崖,新技术变革每次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再造市场“化险为夷”。其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从大型机到小型机,从PC机到桌面网络,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迅速“格式化”整个社会,让一切都乱了套,电脑代替电视,手机颠覆电脑、电子书取代课本,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4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