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曾说过新中国造飞机是螺旋桨对木材的苛刻要求。除此以外,当时制造飞机还有几种材料也是难倒了当时的中国航空创业者。
例如牛皮,当时是用在起落架的动作筒和发动机的密封垫圈上。制造飞机使用的牛皮当然要采用质量好的,但是当时苏联的标准是:用没有挨过鞭子、没有经过蚊虫叮咬的四岁小牛身上的皮。当飞机制造厂的物资供应人员把牛皮的订货标准向沈阳、天津的皮革制品厂一讲,他们都傻眼了。尽管牛皮在中国的资源比较丰富,但这些皮革厂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特殊要求。这那里是在选牛皮,选人皮还差不多!
牛皮密封垫圈,当时苏联的标准超过了今天美国等西方国家最高等级牛皮销售标准
当时主管牛皮收购与分配的是全国合作总社畜产局,虽然大家对军工任务非常重视,但要实现这样一个“牛皮标准”也感到很为难,最后决定由畜产局把牛皮供应任务直接下放到牛皮质量较好的河南畜产公司,让航空物资订货人员和皮革厂的老师傅一起到库房中挑选。结果双方整整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从上万张收购上来的牛皮中,才挑出了一两百张牛皮,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好在后来技术部门用聚四氟乙烯塑料代替了牛皮,解决了供应上的矛盾。
天然软木,但是按照本文的标准,图上的软木均是不合格的
除了牛皮,当时飞机制造还需要一种驾驶仪陀螺、直流电机使用的天然软木,用来制作摩擦片。由于这些软木要求有稳定的摩擦系数,因此苏联对软木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表面不允许有裂纹、虫眼和硬结,大于1毫米的斑点不超过十个;在温度零下60度到零上50度,膨胀系数不超过3%等等。世界上出产软木最好的国家是葡萄牙和阿尔及利亚,中国出产软木不但少,而且质量差,更难以达到苏联的标准。最后中国人的解决办法,是从一个上海的软木厂,每年从国家申请美元外汇从葡萄牙专项进口公斤高级软木,然后从中专门挑选出10公斤质量最好的,由软木厂加工出来五万个,在优选出来一万个左右合格品运到飞机厂,而在飞机场经过最后一道研磨工序又要报废将近50%,最后合格的只有一千个左右,保证飞机的生产。这种软木片直到上世纪70年代左右才不再使用。
铝铸件
有时不但制造飞机的原料“很奇葩”,就连生产原料的原料都要求很高。例如为了生产高质量的钢铁镁铝铸件,必须使用高质量的矽砂。苏联规定必须使用乌克兰的矽砂,含矽量大于85%,含泥量小于2%,烧结点大于摄氏度,另外对杂质、透气性、颗粒的形状也有要求。
中国没有乌克兰,苏联专家就在中国找了一圈,发现内蒙古的一个矽砂矿质量最好,就从这里专门采购。但后来随着三线军工企业的建立,再从内蒙运输到内地时间太长,经常发生供应中断,因此内地的航空厂专门派人在四川、江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翻山越岭寻找矽砂矿,找矿的人是“鞋底跑穿、脚底长茧、壮的跑弱、胖的跑瘦”,最后才在湖南和江西找到了合格的矽沙矿。
诤闻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