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被称作“高仿版拼多多”的淘集集破产了。
资本热钱呼啦啦地烧,烧完后只剩下一滩灰烬,和一地鸡毛。
感慨之余,大家纷纷猜测,下一个“烧死”的会是谁?
拼多多不可避免地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
半个月前,热闹喧腾的双十一刚过,一盆冷水就把拼多多浇了个透心凉。
11月20日,拼多多公布了年的第三季度财报。
出人意料的是并不如预期中的好看:本季度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84%,但净亏损也高达23.35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了.6%。
图源网络
和百亿补贴营造的火热气氛相比,冷冰冰的数字让广大投资者有些手足无措。
财报一出,拼多多的股价应声跌落。公司股价在美股开盘前就已经下跌超过22%,开盘股价直接从前一个交易日的40.72美元跌到了31.3美元。开盘时,拼多多的市值不仅跌破了亿美元,其开盘当天的最新市值.4亿美元,也比前一个交易日直接缩水了.9亿美元。
创始人黄峥一夜之间损失48亿美元。
立志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的拼多多,在市值短暂超越京东之后,又将宝座拱手让人。
正当拼多多瑟瑟发抖之际,资本市场再次迎面浇来一盆冰水。
近日,国盛证券发布80页深度研报,从商品、渠道、用户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拼多多业务模式,并断言拼多多“或火不过三年”。
这犹如向市场扔了一颗雷。
“三年诅咒”背上身。这个冬天,拼多多过不舒坦。
01
“便宜”不可靠,“烧钱”难持久
笔者曾询问过很多在拼多多平台上购物的人,“你为什么选择会拼多多?”
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便宜。
便宜,一直是拼多多最大的“优势”。但拼多多的产品真的“便宜”吗?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便宜”。
总体来看,便宜有三个维度。
早期,拼多多的“便宜”对应的是低价值产品,这是第一维度的“便宜”。
9块9的车厘子、9块9的大芒果、9块9的红富士、砍价后不要钱的猕猴桃……
拼多多俨然成了一个水果/服装/日用品低价批发市场。
然而,下单一时爽,收单火葬场。
等快递一到,你发现车厘子是烂的,大芒果是干的,红富士丑陋不堪,猕猴桃成了猕猴泥……
糟糕的购物体验,让你感觉钱白花了。
拼多多也发现了,这种“便宜”是难以为继的。所以有了第二维度:补贴优质产品,让原本贵的东西显得便宜。
今年9月,新款iphone发售时,拼多多打出“全网底价”的广告语,甩卖苹果手机。
为了提振品牌形象,拼多多可是下了血本。
但这种烧钱补贴带来的“便宜”,显然也难以长久。投资人也不是傻子,钱一直烧,能不心疼吗?
而第三维度的“便宜”,才是真正可持续的:通过全产业链的建立与整合,实现优质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让利于消费者。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Costco超市。Costco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一是便宜,商品几乎都是批发价格;二是它的商品几乎无所不包。
而Costco便宜的背后,正是因为有着完整的自有产业链。
对于拼多多来说,要实现长久的发展,必然要走上第三维度的“便宜之路”。
而要实现这种真正的“便宜”,并不容易。这意味着,拼多多的赛道上,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
所以,拼多多Q3季度的财报更像是一个信号。高补贴能让用户买单,但终究是短暂的,可是不补贴、不卖便宜货,拼多多又会失去竞争优势。
拼多多似乎陷入了一个“补贴怪圈”,一旦补贴停止,立马就会跌入无尽的深渊。
02
护城河缺失,危机四伏
说起拼多多的成功,大家都将原因归结为,以低价及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