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G600鲲龙海上首飞成功,回顾中

7月26日,青岛附近海域AG“鲲龙”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海首飞,这款我国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已经不是第一次试飞。年实现陆上首飞,年实现水上首飞,但是今天的海上首飞很明显再具实用化。

AG实现海上首飞之后,这款具备山林灭火、水上搜救、海洋巡察,甚至跨岛运输补给等能力的机型,距离入役更近一步。通过海上首飞,初步验证飞机适海性,也为后续海上科研试飞包括测试抗浪性、操控性等打下基础。

AG“鲲龙”水陆两栖飞机

AG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四发前三点式布局,一机多型设计可以满足多种需求。比如救火中的水面汲水能力,可以在20秒内汲水12吨,救护运送能力,可以一次搭载50名遇险人员。性能方面预计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当然原型机性能上相对打折,最大飞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4千米,成熟之后对于南海跨岛运输补给是最好的选择。

AG“鲲龙”水陆两栖飞机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水平后来居上,对于大飞机这款历史欠账产品一直在努力弥补。于是就有了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也就是运-20战略运输机,C大型客机,AG水陆两栖飞机,各自定位不同但都不可否缺。回到水陆两栖飞机,由于特殊的起降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性,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搜救,而在民用方面则可用于运输,森林灭火等。

正是由于性能特殊,早期水陆两栖飞机很快成为军用最佳选择,特别是二战期间辽阔的洋面上航母带来的海空大战。总是有潜艇需要补给,也有落水官兵需要救援,甚至水上飞机直接成为反潜机型,本月上映的美国大片《灰猎犬号》就完美展现了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反潜、救人两不误。

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反潜是副业,水上搜救才是“卡特琳娜”水上飞机的主业,特别是太平洋战争航母对决战场。空中正常都有她们的身影,看到哪个飞行员坠机还活着,立刻降到海面拉起就跑空留日军一脸懵,这也是美军飞行员在战争中能大量获救的主因。

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回到中国水陆两栖飞机发展史,早在年,海军就在青岛团岛基地建立起水上飞机部队。同年从苏联购入6架Be-6(别-6)水上飞机,这款机型其实就是参照“卡特琳娜”研制,主要执行远海侦察、近岸巡逻、反舰反潜、布雷扫雷以及海上搜救等任务。

“卡特琳娜”和Be-6对比图

别-6水上飞机采用上单翼、双垂尾布局,装备两台ASH-73活塞发动机(单台2马力),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4千米,续航时间高达16个小时。6名机组成员,最大起飞重量29吨,最大可挂载4吨弹药(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及航弹),自卫武器包括5门23毫米机炮。

由于航程远滞空时间长,服役期间又被称为“远程侦察反潜轰炸机”,机舱有时还能拉点人或物质又被称为“远程运输机”。从这绰号就可以看出确实多用途,而且在50年代这么大航程的飞机对于我国来说很难得,作为早期我军较少配套雷达飞机,它的海上巡逻预警能力更加强大。

Be-6水上飞机

到了60年代中期之后,这款年服役的机型已经有点老化,由于没有新机型可以接班再加上中苏关系进入恶化期。因此Be-6(别-6)开始了中期延寿计划,主要是换发用AI-24涡桨发动机替换,后来又更换为涡桨-5(单台马力)。另外机尾不符时代发展的炮塔拆除,增加了磁异探测器,还有60个浮标及投放机构以及配套音响处理设备,升级改进后命名为青-6水上飞机。

青-6水上飞机

机况较好的4架得到改进,暂时满足军方对反潜巡逻机的需求,虽然替代机型水轰-5也在研制中但进度太拖拉。直接造成青-6服役到上世纪80年代,回到第二款水上飞机——水轰-5,早在年研制就已经开始,不过后来的十多年间研制放缓,直到年完成水上起降试飞,年才得以服役并替换下早已陈旧不堪的-6水上飞机。

水轰-5试验意味更浓,虽然历经二十多年研制成形,但总计就制造了7架,这里面还有三种不同型号。机体造型和青-6类似,双发放四发体格更壮实(采用4台涡桨-5甲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45吨,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最大续航时间约12小时。

水轰-5水上飞机

和青-6一样搜救反潜两不误,可以携带鱼雷、深水炸弹、航空炸弹、空对航导弹以及其他反潜武器等,自卫武器包括23毫米机炮。也有高达8吨的机外汲水能力,水面起飞距离米,着陆距离约米,场地要求水深2.5米、长1米、宽米水面。性能上较-6有很大提升,主要是机体更大,可拓展空间也更大。

水轰-5水上飞机

水轰-5甚至有过挂载超音速反舰导弹设想,不过最终没有实现,更多参与反潜搜救,以及补给等任务。

水轰-5水上飞机

上面这两款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水上飞机,在此之外,其实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还曾研制过一款水上飞机,原型机同样来自苏联它就是——飞龙1号。年我国获得雅克-12轻型通信机,这款单发上单翼飞机成本低、起降性能好,大量用于通信联络,以及救护和农业用途等。

正是机轻小改装简单,再加上中国航空工业初创阶段也在进行各种尝试,年拥有别-6水上飞机之后。同样意识到这种机型未来应用空间很大,于是年8月在上海飞机机器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基于雅克-12改装(主要是机轮改为浮筒设计),9月15日就完成试飞。

雅克-12轻型多用途飞机“飞龙1号”水上飞机

试飞成功的“飞龙1号”是一款单发双浮筒轻型水上飞机,可以搭载4人(舱内另外还能安装一个简易铺位),设计任务用于执行运输、鱼群观测及调度捕捞、还有南方水网地带以及海上搜救任务等。由于机体小,对水面起降要求更低,只要在一个米长、米宽的江河湖泊随意起降,可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水利建设需要。

这算是中国首次水上飞机研制,由于经验太少虽然试飞成功但问题也很多,主要是发动机功率上再加上浮筒、支撑杆和其他附加材料后。飞机明显超重,飞行阻力增加性能自然下降严重,采用一台М-11ФР5缸星形活塞发动机(马力),最大起飞重量1.59吨,最大载重量千克。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相比陆地版的雅克-12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性能几乎是直线下降。

“飞龙1号”水上飞机“飞龙1号”三视图

因此,这次改装虽然将原型机送上天,而且实际改装也仅耗费9万元,但也仅限于此后续没有再深入发展。从年开始算起,到AG“鲲龙”海上首飞成功,时间已经过去60多年,真正意义上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终于可以走在世界前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5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