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炮射击抛出的弹壳,会砸坏甲板吗弹壳需要

现代火炮一般是可移动的,所有火炮中,舰炮是尤为典型的例子,在军事领域中有非常好的运用。在进行作战时,其威力都是无法忽略的,因此后来各国军事发展时,成本低、威力高是舰炮发展的第一要求。但金属是弹壳造成的一大要素,且舰炮作为一大破坏性武器,有怎可不对其体型、质量进行要求,为提升速度且将空间高利用化,就无法将用尽的弹壳进行回收利用。于是就有人说,就此看质量及速度,甲板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果你身边有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那他应该也知道,由于受一战的影响,二战里使用的战列舰都是超大号的,从体积来看,它的弹壳自然也是重量级的,分量十足。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产生一个非常合理的疑问,战列舰发射弹药那么多,遗留的弹壳肯定也多,甲板再结实也经不住这么造吧?确实,战列舰上配备的炮弹数量也很多,它的枪弹几乎都是以吨为单位的,最远能够打到六十里以外的目标。而弹药太大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为了减少一些后续处理的麻烦,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既然弹壳会带来麻烦,那就把它脱离出来,通过发射时的高温烧毁弹药外层的药包,这样做的话,弹药发射后几乎不会留下什么东西,甲板也免掉了被砸的风险。勤俭节约向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么,海军是否会对军舰炮台射击后留下的众多铜制弹壳会进行回收呢?事实上,军舰高速射击后留下的铜制弹壳并不能完全被回收。例如大多军舰都把主炮安装在前甲板,前甲板空间较充裕,弹壳堆积方便,所以主炮使用过的弹壳基本都能被回收利用。而对于常常设置在军舰两侧的近防炮来说,想回收利用全部弹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例如被我国海军广泛使用的近防炮,虽然它在炮弹进攻火力上十分迅猛,最高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发炮弹,但因为主要都被安装在船舷两侧等空间狭小的地方,像中国海军使用的第一种区域防空型护卫舰A。配置的就是近防炮,但由于空间有限,堆积起来的弹壳根本来不及回收,大多都掉进了海里,所以大多数弹壳都被浪费了,今人感到非常惋惜。在一场战役中,会有很多使用过的军用品会遗留在战场上,这其中也包括舰炮弹壳,这些“废品”绝大部分会被国家捡回去,二次加工,这种事情在二战中尤其普遍。即便是当下,很多国家为了节省制造成本,也会在每次的军事演习后,回收每一批使用后的舰炮炮弹,再次利用。各国这样做的原因,首先是,铜在各领域的作用都很大,非常值钱,而且铜又是许多兵器不可或缺的制造原料,所以铜资源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状态。其次现在的炼铜技术还可以再精进,尤其是在上世纪中叶,军队尤其需要军用物资,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战场上的“废品”拿回去加工,这样才是最优的选择。最后一点就非常的现实,打仗就是在金钱的支撑下,我们必须要考虑成本问题,军队不想投入大量的金钱在物资耗费上,所以,每次执行完任务后,需要返航补充物资时,都会卸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但是每次的回收品都是经过挑选的,有些弹壳它就是一次性物品,没有必要再去回收。例如钢制弹壳以及铜和钢结合制成的覆铜弹壳。首先是钢制弹壳,由于钢很容易获得,而且廉价,大部分都会被丢弃在战场上,加工的价格都够购买新弹壳的价格了,那么回收还有什么必要呢?其次覆铜弹壳弹壳我们也不会回收,早期的中国海军对此很有发言权。最开始的打算是,利用钢的廉价优势把铜的坚韧、柔软发挥到极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铜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这样设计出来的覆铜弹壳不仅没有带来好的效果,甚至在高温下表面覆盖的铜合金与钢脱离,这样一来枪膛里就会出现一些残留物,加大了摩擦力,舰炮的攻击力就会下降,都是铜制品却没能有效利用,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钢制炮弹取代铜制炮弹,是在上世纪末期,钢能够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我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钢的元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微量元素。这样一来钢的软度和韧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钢的制作成本与铜比较非常低,价值也比黄铜低很多,钢制弹壳也不容易卡壳了;最后在弹壳的回收上,也减少不少开支,尤其是在人力,精力和金钱上。有了这种改进后的钢材,从弹壳开始,中国海军整个系统都换上了这种全钢弹壳,在不断的完善后,全钢炮弹已经成为了这行的龙头,取代了铜制炮弹,全钢炮弹的威慑力并没有降低。但是并没有说钢不需要再改进了,钢的软度不如铜,因此从抛壳通道出来的弹壳在很强的作用力下很容易砸坏甲板。如若炮弹想要时刻保持其威慑力的存在,就必须时刻进行更新换代的研究,处于世界和平的现在,海战次数的减少使得弹壳回收的难度也相应降低,与此同时,各国也在积极研制更低成本但更高实力的炮弹制作材料,随着工业技术的发达,可再生材料的存在无疑是给炮弹的发展提供了一大便利,现代军事世界已出现无壳弹和可燃药筒,还能用纸作为弹壳的原材料,以可再生材料作为原料制作炮弹,其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由于可再生材料比较环保,即使扔掉也不会造成什么损耗。以此节约金属资源,故可再生材料对于炮弹生产具有重大作用。虽然各国的科技实力都在不断提高,舰炮的打击力已经步入导弹,但是导弹的劣势也很明显,建造导弹的成本高,而且弹药常常不能满足作战需求,现实中舰载武器超过10枚导弹的屈指可数,上述两点都是导弹没有完全取代舰炮的关键因素,如果这几点能够得到解决,或许导弹称霸的时代就到了,导弹真的可以一家独大。同样虽然铜制弹壳已经逐渐被全钢弹壳所取代,但是铜制弹壳依旧有它立足之地,仍然在为某些经济强盛的大国工作着,比如美军就没有使用钢制炮弹,人家还是更青睐铜制炮弹,而且回收利用从来不再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7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