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同理心,我觉得是两个过程,首先是对自我的感受敏感,之后通过自我体验来理解他人。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是基于同理心的推演。逻辑和工具确保归纳和演绎不跑偏
——张一鸣
最近在读一些书籍来填补自己知识体系的空白,《俞军产品方法论》一书是我接触过的最好的产品方面筑基的书。本文将从2个方面介绍该书:
书籍简介
对“企业篇”的讨论
对于关心自己职业发展的同学,可以直接关闭本文,去阅读书中的第五章。本书在豆瓣评分只有7.8分,是一本见仁见智的书。如果只追求“术”也可以直接略过不看,但是如果想构建自己的产品观,我在书中看到作者的满腔热情与真诚。
书籍简介
开篇本书定义了什么是产品经理:
随着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软件公司,为了企业效率的提升,它们的产品经理分化为三类岗位:
一类是产品市场经理,也就是面向市场的产品经理,主要研究用户的需求,不过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手段,他们主要通过用户调研,访谈和小数据量级的分析做用户需求调研,对比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研究方式,效率比较低;
第二类是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功能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从产品市场经理处收到的用户需求;
第三类是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各种项目的管理,通过团队管理和协调的方式,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基础是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进阶篇则是研究交易模型。并引出了全书最重要的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在第二章中,作者讨论了企业、用户、产品之间的关系: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对于用户行为分析方面,作者主要提出的框架是:
通过对用户本身及其场景的理解,尝试设计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模式。并不断基于反馈来进行迭代与改进。本章中对于企业的分析也非常精彩,我们会在后文中单独讨论。
第三章是全书最核心的章节,介绍了交易。开篇作者提出了:“产品即交易”、“世界上不存在等价交换”。那么产品经理为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