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巡逻机又在海上发现了D型“银川”号驱逐舰。不过,纪录又一次刷新:银川舰在南半球法属新喀里多尼亚附近海域被发现,而这一海域距离中国的直线距离也达到了将近公里。考虑到银川舰此前在距离中国1.1万公里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被发现,目前银川舰应该是已经在返航的路上了,还能回来过年。
而从法国飞机巡逻中拍摄的画面来看,银川舰单舰堪称“万里走单骑”,应该是在执行一项跨半球的远洋航行训练和测试。途中银川舰并没有利用中国海军的综合补给舰进行补给,只能是在沿途国家的港口进行补给。一般情况下,大型军舰远洋航行都是需要远洋补给舰跟随的,这次银川舰独自航行,也是开启了我国海军主力战舰远洋的新篇章。
航行的银川舰
虽然尚且不知道银川舰是什么时候起航的,但是从总航程来看,这一往一返至少在3万公里左右。就按照银川舰平均航速为20节来计算,银川舰上的两台QC-型燃气轮机和两台柴油机的总工作时间就至少达到了个小时,约等于34天。单艘军舰远洋航行,不仅仅要考虑补给问题,还要考虑发动机的负荷问题。
换句话说,银川舰的动力系统整整运转了34天。虽然在这之中还有靠港补给等活动,但是舰上也只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维护、维修,而无法做到大修。万一出现了发动机损坏的问题,这将严重打乱了航行计划;虽然有两台燃气轮机和两台柴油机互做备份尚不至于“趴窝”,但如果在赶路的前提下返航,还是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动力系统的可靠与否,恐怕是这次考验的核心。此前,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率领编队前往亚太地区参与演习,结果就有45型驱逐舰在半路上因为动力系统故障而趴窝了。所以说,军舰的远洋航行对动力系统的考验是巨大的。
银川舰上的两台QC-型燃气轮机,是中国目前装舰数量最大的大功率燃气轮机:33艘D(25艘现役,8艘在建)和8艘这两款驱逐舰,就一共需要98台。可以说,如果没有QC-型燃气轮机,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海军:在3年内,这41艘大型驱逐舰将是中国海军的绝对主力舰。
让我们回溯中国的燃气轮机制造史。中国早在年就引进了M1型燃气轮机,年就已经成功国产;后来,中国又启动了航空发动机改燃气轮机的过程,在涡桨-6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型燃气轮机;80年代,中国在涡扇-9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GT-燃气轮机,但是功率只有10兆瓦,不够驱逐舰用;年,中国基于WS-10发动机研制了QC-型燃气轮机,有望在B型护卫舰上使用。
只不过,这些都是中小功率型燃气轮机,并不够用。在大功率燃气轮机领域,中国分别引进过LM-型和UGT-0型。前者是中美蜜月期后不久引进,但因为随后的武器禁运,让中国无法继续获得该型燃气轮机。所以,采用LM-型燃气轮机的型驱逐舰也就只能建造了2艘。为了尽快获得新舰,在没能获得新一代燃气轮机之前建造的B、C都被迫采用了蒸汽轮机作为主动力。
而UGT-0/DA-80型燃气轮机是在苏联解体后向乌克兰引进的。很快,该型燃气轮机就装在了B、C两型8艘驱逐舰上。迫于俄罗斯的压力,乌克兰向中国提供的10台燃气轮机为DA-80,是正儿八经的军用版;而在曙光设计局向中国转让技术时,就将其更名为“UGT-0”,意为DA-80的民用版本,但是实际上差别不大。
从年开始,中国便着手将UGT-0国产化;在年所有条件已经具备之后,国产化行动就在乌克兰专家的技术支持下进行。年,首台国产UGT-0下线,命名为GT-0;当时的国产率只有60%;所以当时建造的首批2艘C型驱逐舰都没能赶上,反倒是第二批4艘C型驱逐舰赶上了。一直到年,国产GT-0达到了98.1%的国产化程度,所以更名为QC-,这意味着中国成功掌握了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的技术。
虽然是仿制,但是中国的起点并不低:UGT-0型燃气轮机是苏联第四代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老大哥把踩过的坑都避开了,这才轮到我们仿制。这型燃气轮机也一改苏联产品使用寿命短的特征,首次翻修前的寿命就有小时,总寿命达到小时,足够一艘舰艇高强度使用25年。
在中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QC-型燃气轮机较UGT-0的热效率从37%提升到40%,对于燃料的利用率更高了;最大功率也从原本的29兆瓦增加到了36兆瓦。可靠性也应当是国产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没准国产燃气轮机比原本的苏联制造、乌克兰制造可靠性更高,否则怎能支撑银川舰这“万里走单骑”?国产燃气轮机不容易,但好在是成功国产了燃气轮机,才让中国海军能够在驱逐舰上“下饺子”。这一场单舰远洋航行行动,体现出了中国海军对国产舰用动力系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