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商飞在即,年均千亿市场放量中,这

C即将获适航证,将进入放量阶段。9月13日2架C客机从上海飞抵北京首都机场,注册号分别为B-F和B-J。据媒体报道,这两架C客机此行主要是为取证做准备。

据华夏时报获悉,按照目前的计划,在9月19日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中国民用航空局将在京为C颁发为适航证,这也意味着该机型将可以开始向运营商交付。因此,最快C首家飞机将正式交付给第一家运营商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东航方面可能会将新机首次投入运营的时间放在年第一季度。这将标志年C将正式进入商用元年,大鹏终将翱翔展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8月1日中国商飞官微宣布,国产大飞机C完成取证试飞。8月9日,民航局就中国商飞C型飞机专用条件和豁免征求意见。

C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座,航程-公里。根据中国商飞的数据显示,累计28家客户架订单,其中海外用户3家34架,初步取得了国际认可。

随着C取得适航证,国产大飞机商用化进程在不断加速推进。GWY今年1月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将重点推动C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国产大飞机将进入逐步放量阶段。

市场空间:未来20年新机交付市场价值超9万亿,大飞机产业链达1.4万亿,年均销售亿元。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年市场预测年报显示,未来20年中国将新增架客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其中单道喷气式客机架。到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年机队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为4.8%。

按照假设未来C国内市场占有率能够和波音、空客持平,即市占率达到三分之一,则未来20年C每年销量约为架。

根据东航公布的拟引进飞机目录,C单价为0.99亿美元(按1美元=平均6.6元人民币换算,为6.53亿人民币),则C平均年销售额约为.1亿元。

随着国内航空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飞机的国产化水平将持续提升,大飞机产业链带动制造业水平整体向高端化奋进,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会慢慢展现。围绕C的下线商用及量产,大飞机产业链整体孕育亿万空间。

大飞机产业链:从设计研发到运营维修,整个民机产业链将显著受益,国产化持续推进。大飞机是资金、技术和资源高度密集型产业,是现代高新科技产业的高度集成,涉及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众多领域。

大飞机产业链包括:设计研发、先进制造(新材料、零部件、机体制造、机载系统、总装集成)、运营维修。目前,我国C大飞机综合国产化率达60%,其中机体结构的国产化率最高,而机载设备主要以合资为主,发动机仍然依赖进口。未来中国航空制造产业链将受益于“国产整机市占率提升+供应链国产化程度加深”双重驱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民航飞机成本构成主要由机体、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和其它等部分构成,各部分价值占比约为36%、22%、13%、17%和12%

1)机体制造:主要由航空工业旗下主机厂承担,价值占比36%。这个是当前国产化程度最高,增长确定性强的环节。大概年均价值在.5亿元。

2)发动机:整机价值占比约22%,当前由CFM国际公司配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预计年内开启放量。年均价值量在.4亿元。

3)机载系统:整体价值占比约在30%(包含机电系统13%和航电系统17%两大系统)。国产化率较低,但产品利润率高,国产化过程中增长空间大。年均价值量在.7亿元

4)其他包含零部件和先进材料,产业链价值在12%左右。零部件:包括锻铸件、机加件、标准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附加值高。先进材料:C机体结构铝合金占比65%、复合材料12%、钛合金9%、高强度钢7%。年均价值量在81.5亿元。

经过梳理这些大飞机产业链公司具备较好的成长性。

机体制造

01/中航西飞

基本面

1)是我国最大的运输机研制生产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飞机产品的制造商,是新舟系列飞机、C大型客机、ARJ21支线飞机、AG飞机以及国外民用飞机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为中国航空制造业首家上市公司

2)公司是中国商飞I类供应商,是C大型客机最大的机体结构件供应商,承担了C中机身(含中央翼)、外翼盒段等工作包,在飞机结构中占比超过35%。

3)H1,公司存货.19亿元,同比增长14.54%,较期初增长9.09%。合同负债.43亿元,同比增长.99%,较期初增长.47%,反映下游需求旺盛。

02/中航沈飞

基本面

1)公司是我国航空装备的整机供应商之一,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与优异的精益管理体系。“十四五”期间,公司航空防务装备加速迭代跨越,民用航空产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研/造/修一体化产业链不断完备。

2)公司是中国商飞I类供应商,承担C大型客机后机身、垂直尾翼、发动机吊挂、APU舱门等机体结构的制造。

3) 公司报告期期末合同负债亿元,较期初下降约亿元前期预收款随着公司交付在当期被确认收入,预计后期随主力型号不断放量及新型号批产,公司合同负债有望持续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存货为66亿元,较期初下降约21.5亿元,主要系下游客户需求迫切,交付紧张;另一方面,原材料存货从21.7亿元增长56%至33.8亿元,表明公司生产备货规模进一步扩大。

动力装置

03/航发动力

基本面

1)公司是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唯一的整机总装龙头上市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公司。

2)公司参与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展商发专区建设,巩固国产商用发动机核心供应商地位。在中国民用客机市场价值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商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替代收益空间大,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3)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46.83%,实现归母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增长41.21%,二季度环比增长.23%。高景气度格局延续。

机载系统

04/中航电子

基本面

1)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为中国商飞I类供应商,负责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智能断路器板组件的开发。

2)公司通过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将整合航空电子系统、机电系统,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形成航空机载近千亿级龙头。

3)H1公司合同负债8.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表明订单充足,公司配套下游多个主机厂,反映行业需求景气。

零部件和先进材料

05/抚顺特钢

基本面

1)抚顺特钢是我国特殊钢材料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特殊钢的摇篮”。年公司钢铁产品营收73亿元,在主营业务占比99%。

2)抚顺特钢是中国商飞III类供应商,联合宝钢特钢试制的国产超高强度M钢用于C飞机起落架,实现和支撑了C超高强度M钢的“中国制造”。

3)年上半年,公司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营业收入分别为14.0亿元、7.6亿元、5.9亿元、7.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2%、26.4%、6.7%、16.2%。

06/中航重机

基本面

1)全资子公司陕西宏远、贵州安大分别为中国商飞III类供应商,为ARJ21和C提供各类航空锻件。

2)22H1营收50.77亿元,同比+14.57%;归母净利润5.60亿元,同比+.44%。22Q2营收30.13亿元,同比+13.84%,环比+45.91%;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81.18%,环比+69.44%。

3)公司作为航空锻造龙头企业,生产飞机机身机翼结构锻件、航空发动机盘轴类和环形锻件、航天发动机环锻件、中小型锻件,或将充分受益于锻件需求扩张趋势。

07/中航高科

基本面

1)全资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是我国航空复合材料行业的领跑者,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金属基及陶瓷基(含C/C)复合材料成型技术、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成功入选中国商飞CR前机身工作包唯一供应商,协同开展C项目尾翼优化设计,内饰蜂窝入选中国商飞QPL目录。

3)公司是我国航空碳纤维预浸料龙头,处于产业链枢纽位置,直接受益于下游装备放量。公司推进航空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轨交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持续开展CR项目,部分材料已获商飞批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4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