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米格俄罗斯两大战斗机厂商合并,未来

作者:尤里今天不复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苏俄航空工业历史上,米高扬-格列维奇(米格)和苏霍伊长期并驾齐驱。而在年,米格或许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因为他们的母公司刚刚批准,米格和苏霍伊进行合并。

塔斯社报道称,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UAC)12月1日发布的新闻稿中证实,在11月30日举行的董事会会议上,批准了俄罗斯和UAC旗下最大的两家战斗机制造商——苏霍伊公司和米格公司的合并,两家公司的重组事宜,已经提交将在年1月举行的UAC股东特别大会。

图片:勇士和雨燕飞行表演队的苏-27和米格-29

“即将到来的合并是俄罗斯航空制造业最重要的事件。已经进行了准备,并已制定了细节,俄罗斯航空工业未来将形成统一的主体,推动俄技集团(俄罗斯军工特大寡头,UAC母公司)航空制造业务板块的发展。”UAC总经理尤里·斯柳萨里表示,UAC新闻稿中透露,合并已经开始,米格的决策功能已经转移到了苏霍伊和UAC。

图片:印度空军同时装备5种米格机

这意味着,米格作为昔日苏俄最大的军用飞机研制、生产综合体,独立运营82年的历史将结束。

由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两位天才飞机设计大师共同创立的米格,年诞生于二战烽火硝烟之中,同一年,帕维尔.苏霍伊的设计团队从图波列夫设计局独立,意味着苏霍伊设计局的诞生,虽然在二战中,苏联的战斗机以雅克、拉沃契金为代表,但米格-3的诞生已经预示着这两家设计局将在战后叱咤风云。

图片:米格-3在二战中制造多架

二战结束后,战斗机进入喷气式时代,朝鲜半岛的战火中,米格-15大放异彩。

战争结束后,苏霍伊研制的苏-7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意味着苏霍伊的崛起,米格更擅长前线战术战斗机,而苏霍伊则在截击机上更有建树,通常装备国土防空军,但米格也研制了米格-25和米格-31截击机,米格-27强击机,而苏霍伊也研制了苏-17、苏-24、苏-25等对地作战飞机,苏霍伊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涉足了战略轰炸机的研发,研制出划时代的T-4超音速轰炸机。

图片:全副武装的米格-31

在苏联“全国一盘棋”的航空工业体系中,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所(TsAGI)会把一个气动布局,让米格和苏霍伊同时使用。

比如苏-9及其改进型苏-11就是大号的米格-21,而米格-29和苏-27共用TsAGI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翼身融合升力体布局,气动布局近似,在苏联时期,米格和苏霍伊都只是设计所,配套的工厂有莫斯科劳动红旗(米格)、下诺夫哥罗德索科尔(也叫“鹰”,米格)、共青城“加加林”(苏霍伊)、新西伯利亚“契卡洛夫”(苏霍伊)、伊尔库茨克(苏霍伊)、第比利斯(苏-25配套厂)等,“厂所分离”,在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也有体现。

图片:莫尼诺航空博物馆的苏-11截击机

在市场知名度方面,由于米格战机经常出口,苏霍伊在苏联解体前是弱于米格的。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21、米格-23等战斗机广泛出口东欧和亚非拉国家,总数达到几万架,米格-29也在80年代末普遍装备华约组织国家,苏霍伊除了苏-17之外,出口的战机很少,因此,“米格机”曾是苏制战机代名词。

图片:在利比亚战场上,米格-23老骥伏枥

但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后,米格和苏霍伊的状况出现了调转。

苏-27、苏-30大批出口我国、越南、印度等国,而航程较短、火力较弱的米格-29出口乏力,再加上俄罗斯国土广袤、经济有限,21世纪后几乎只买苏霍伊战机,这导致米格陷入了极度困难的状况,除了90年代末推出了米格1.44验证机之外,21世纪以来几乎没有推出过新机,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和米格-29K舰载机,都是米格-29的发展,出口数量也很少。

图片:俄军现役战机中,苏霍伊已是绝对多数

从各国航空工业发展来看,集中程度肯定是越来高的,财大气粗的美国,麦道这样著名的战斗机生产商也被波音兼并,更是被洛克希德.马丁压得喘不过气来,经济总量只和我们广东省相当的俄罗斯,的确无法承载2个战斗机生产商,可以预见的将来,苏-57和苏-75将是俄罗斯隐形战机的两张名片,米格已经完全边缘化。

图片:苏-57和苏-75

只能说一句,米格,再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3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